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留(第2/3页)

“这不是高见,只是常识。宁军在荆州攻不下江陵城,但也不能退回江东,粮草即将用尽,再耗下去,必是死路一条。所谓树挪死、人挪活,宁军往东都这么一挪,既能鼓舞士气,又可夺些粮草,还能争得几分徐础所谓的‘威名’。”

“宁王见识深远,非寻常英雄所及也。”

“你是谋士,不是奴仆,留你在身边不是为听奉承话。”

“是是。”郭时风已经缓过神来,“宁王不想留在东都?”

“留在这里等死吗?我只要这里的粮草。”

郭时风脚步稍慢,被落下几步,急忙追上来,“宁王不占东都,东都也不能留与他人。”

“嘿,这才像谋士说的话。”

“收集粮草、征发民夫,遣散老弱之人,放火烧城。”

“可惜东都兵民逃走太多。”宁抱关恨恨地道,心中依然不平。

“粮草紧缺,人少不算坏事。”

“嗯,然后呢?”

“有三条路,分别对应上中下三策。”

“你是要让我选择吗?”

“献计在我,用计在宁王。”

“你说。”

“趁士气正盛,宁王可率兵返回江东,解石头城之围。”

“这是什么策?”

“下策。解围之后能保一时平安,宁王的格局与如今梁王相仿。”

“嘿,梁王投机取巧之徒,避乱求安,趁虚而入夺占冀、并二州,就自以为是一方霸主了,其实不堪一击,我不学他。”

“粮草充足,宁王可率兵速回荆州,攻奚家一个措手不及。”

“这是中策?”

“是。”

“比现在的梁王如何?”

“宁王如能攻下江陵城,逆江而上,与益州结盟,收拢江上船只,依靠天堑自守,形势将大大好于现在的梁王。”

“还剩一条上策。”

郭时风沉默一会,“听徐础的劝说。”

“郭先生之前好像不太同意他的说法,怎么突然改主意了?”

“宁王若要据守东都,上上之选乃是暂且向单于称臣,借贺荣之名北攻梁王,当然不能参与襄阳之战。”

“你怎么早没说这条计策?”

“没来得及。”

“哈哈,我已经忍够了,不会再向单于称臣。”

“不占东都,也不称臣,则宁王的上策就是率大军前往襄阳,兵将一定要多,不能像梁王那样,只派一两万人,还迟迟不肯到位。”

“守襄阳究竟有何好处?”

“荆州群雄多在襄阳,宁王率大军前去,树立威名,尽收诸军,则奚家不战自败,若能守住襄阳,击退并州军与贺荣部,则威震天下,胜过夺取两三州之地。”

“在你们谋士嘴里,什么事情都简单至极,又是‘不战自败’,又是‘威震天下’,其实真做起来,千难万阻,没一件容易。”

郭时风已经恢复常态,笑道:“所以我们不劝世俗之辈,也不劝知足常乐的寻常英雄,非得是宁王这样的人,心怀大志,敢想人所不敢想,敢为人所不敢为,我们嘴里的简单,只对宁王简单,换一个人,怕是连听我说完的胆子都没有。”

宁抱关大笑。

说话间,一行人已回到北城营地,一路走来,宁抱关的酒又醒几分,也不睡了,进入议事厅,召集诸将,下达一连串命令,空闲时仍与郭时风论说时势。

屠杀潘氏的将士回来复命,宁抱关平静对待,没将此举当成大功,单独留下宗明义,说:“你今晚顶多算是纠错,不算立功。”

“是,恳请宁王派我攻城掠地。”

“暂且恢复你的将军名号,带你本部人马前往襄阳,邀战并州军,许胜不许败。我带大军随后,宁军之名取决你这一战。”

宗明义大喜,慨然道:“死战而已。”

诸将退下,宁抱关稍有些累,但是仍不愿入睡,向郭时风道:“上策虽好,但是仍有一个问题: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