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福缘厚平安康泰(第3/6页)

梅香摸了摸黄茂林的头,“无妨,夏天的孩子好带一些,我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青莲在一边看着阿爹阿娘说话,也把头凑了过来,趴在阿娘肚子上听了听,她刚把耳朵贴上去,孩子忽然对着青莲的脸就踢了一脚。

青莲惊得立刻坐直了,梅香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你是姐姐,他跟你玩呢!”

青莲这才缓过神,又高兴的笑了起来,把脸贴上去让他继续踢,哪知孩子又不动了。

明盛又在家逗留了两日,打个包袱往县城里去了,并委托姐夫帮忙照看家里。

张县尉早就等的不耐烦了,见明盛来了,先骂了他几句,又把管家打发给他,让他自己去弄学堂。

不到一个月,明盛就把学堂弄起来了。开学堂容易,招学生可不容易。

县城里有县学,还有几家私塾。明盛唯一的优势是他的举人身份,县学的教瑜也只是个秀才,那外头的私塾先生,更没有举人了。

明盛的学堂才一开,明朗和张县尉就帮着往外推。很快,那些有钱人家纷纷把孩子送了过来。

韩举人十几岁能中举,可见肚子里真有货,跟着这样的先生学,总比那几十岁的老秀才强多了。

张县尉点拨女婿,把束脩提高一些,这样才配得上举人开的学堂。若是同外头的一样,那些有钱人家觉得你就不稀奇了。人心就是这样奇怪,你收钱收的多,他反倒觉得你好。

明盛得了岳父指点,不光束脩要的高,连茶饭钱也贵。这样一来,他招的学生就没有那么多。学生少,就能更精。若是太多了,他也教不过来。

常老爷听说明盛在县里办学堂,与韩家以及方孝俊夫妇商议后,把两个儿子也挪到了县城,理由是离家更近。

方孝俊也明白,并未阻拦。名盛接手常家兄弟后,对他们要求更严。夜晚让他们睡在学堂里,吃饭自己做。

明盛得了学生们的束脩,往张县尉家送了份礼,给婉柔买了些姑娘家的胭脂水粉,剩下的钱他留了一半,其余的送回家给了叶氏。

明盛问姐姐借钱的事情并没有瞒着大哥,明朗还埋怨他,“需要钱,来找我便是,如何去问姐姐姐夫借?咱们家还欠姐姐二百两银子呢!”

明盛自己倒茶自己喝,“谁也不晓得办学堂需要多少钱,大哥才往家里送了钱,我岂能又问阿娘要。妹妹明年要出阁,也该备嫁妆了。阿娘手里若没钱,心里可不着急。”

明朗点头,“如今咱们兄弟又没分家,得了钱财还是交给阿娘,你年底要娶亲,妹妹也要置办嫁妆,不能让阿娘为银子操心。”

明盛把买宅子的想法说给明朗听,明朗也不反对,“且再等等,等入了秋再说。”

兄弟俩在县城里干得有声有色,叶氏母女几个在平安镇也越发有脸面。

日子过着过着,众人都发现了不对劲。

这老天爷快两个月没下雨了!从秧苗栽进田里到现在,一滴雨都没有。

可怜那小禾苗干的,田地里都张了口子。农夫们纷纷想办法,肩挑手提,到处弄水浇灌禾苗。

可天仍旧是一天比一天干,各处百姓为了抢夺灌溉之水,大打出手,死伤皆有。

县衙里的官吏们也坐不住了,下乡四处查看,带着百姓们通沟渠,引水灌溉,争取多抢救一些。

这边帮着百姓抢救禾苗,那边,李大人往上递了奏折,写明荣定县旱情严重的实情。

所有人的心都沉重了起来,如叶氏和梅香家里这样的,虽然如今不在土里刨食了,但周边乡邻们遭灾,谁不心痛。更何况,家里的地都租给了佃户,若是绝了收成,佃户们要如何生活?家里的收成也要少了许多!

梅香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这个孩子可真是福星。

因梅香怀孕,上半年家里的粮食就没来得及卖,有去年剩下的稻谷,还有今年新收的麦子。黄茂林原说要卖,但粮食太多,搬运的过程中梅香怕他再次伤到腰,就说再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