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9章 楚国的溃势(一)(第2/4页)

这话一针见血,顿时让熊拓哑口无言。

他哪有什么击退魏军的策略,不过是因为平舆君熊琥的死刺激到了他而已。

见熊拓沉默不言,溧阳君熊盛正色说道:“大王切莫多想,熊琥大人战死,纯粹只是为国殉死,诚乃我熊氏王族子弟的典范,绝非是因为对这场仗失去信心而‘轻生’……”

他话虽这么说,但其实在他心底,其实也有着与熊拓类似的想法,即认为平舆君熊琥多半是“断定”这场仗难以击败魏国取得胜利,因此放弃了无意义的逃亡而选择战死沙场为国尽忠。但他此时,却不能这样说。

他得说,熊琥的壮烈战死,为他楚国争取了足足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客观来说,仅凭一座平舆县就拖住十几万西路魏军长达一个多月,纵观整个楚西,就暂时而言,的确是还没有谁能取得像熊琥这般的“成绩”,因为哪怕是西郢君熊焘,他所面对的魏军,事实上也只有魏将伍忌率领的寥寥两三万人而已。

因此,哪怕熊琥的战死其实有几分“对这场战争失望”的意思,溧阳君熊盛亦认为,熊琥已做得足够出色了,至少让绝大多数了解这位邑君性格的人,对其刮目相看。

但这不能成为他楚国君主熊拓御驾亲征的导火索。

御驾亲征这种事,它是一柄双刃剑,若用得好,比如说击溃沈彧、桓虎、司马尚等几名魏国将领率领的军队,这可极大刺激楚国军队抵御魏国的士气,但反过来说,倘若熊拓御驾亲征反而被沈彧、桓虎、司马尚等魏将击败,甚至于不幸在战场上受伤致死,那么,这也将极大加促他楚国的覆亡。

而在溧阳君熊盛看来,目前他楚国仍有“余地”,还不需要动用“御驾亲征”这柄双刃剑。

在劝说熊拓冷静下来之后,溧阳君熊盛对前者说道:“若寿郢不能保全,臣建议迁都‘彭蠡’。”

他口中的“彭蠡”,即是彭蠡君熊益的封邑,地处楚国九江郡的“番阳(鄱阳)”一带,城北有大泽(鄱阳湖),以一条支流连同大江。

而城东即是“番邑”,其北、东、南三面被山丘环绕,唯有西边连接“番阳”,可谓是易守难攻。

“……彭蠡有大泽,此大泽与大江接连,可用于督造战船、训练水军。迁都之后,可于大江入泽之口东西两岸建造城池,扼守水路,则魏军从水路不得进。若魏军从陆路进攻,整个彭蠡郡皆被山丘环绕,易攻难守。”溧阳君熊盛冷静地分析道。

楚王熊拓闻言立刻命人取来地图,仔细观瞧,旋即,他皱着眉头对熊盛说道:“迁都彭蠡,这无异于放弃长沙乃至整个楚西……”

溧阳君熊盛点点头,旋即又说道:“今朝一时失利,皆为来日能卷土重来……今魏国势大,我大楚不能抗拒,唯有避其锋芒,以观日后。”

“以观日后……么?”

楚王熊拓皱了皱眉。

溧阳君熊盛的意思他明白,无非就是要勇于壮士断腕,抛弃掉那些无陷可守的国土,用他楚国广阔的疆域来换取喘息的时间,静待时机,说白了就是看日后魏国会不会出现犯错的可能。

倘若魏国从始至终都不犯错,那么迁都彭蠡,其实也就只是慢性自杀而已。

想想也是,若放弃了楚国其他大片国土,单单死守九江郡,而且还是大江以南的半壁九江,这让他楚国如何与魏国抗衡?单凭半郡之地,难道可以抗衡到时候吞并了他楚国其他郡土的魏国?

唯有魏国日后犯下重大疏漏,比如魏王赵润的几个儿子为了夺权而同室操戈,似那般他楚国尚有伺机收复失地的机会,否则,溧阳君熊盛的迁都提议,不过是让他楚国从“立刻死亡”变成了“慢性死亡”而已,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但不管怎么说,“慢性死亡”总好过“立即死亡”,至少这样还有一线生机,只要魏国日后犯下了什么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