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1章 新君执政(第5/5页)

但不能否认,这个观念很有道理。

然而,工部尚书孟隗却提出了异议:“陛下,似这般,工程太过于浩大。”

现户部尚书杨宜也赶紧跟上一句:“且开销太大。”

想想也是,在全国铺设道路网,而且还要设置轨道马车,天啊,非但工部要负累到吐血,就算是卖了户部也造不起啊。

在这种情况下,赵弘润建议道:“钱的问题,可以向国内的商贾暂借,至于维护轨道马车的费用,朕以为可以向民间收取……乘一次车,可大大缩短民间赶路的时间,以微薄的酬金换其以辛苦赶路,朕相信,民间并不会有所不满……除此之外,也可以向希望运载货物的商贾收取,诸位可以放心,朕敢保证,这绝对亏不了。”

既然有赵弘润亲口保证,诸大臣也就没有反对,毕竟这位陛下笃信的事,从来就没有错的可能。

于是乎,兵部尚书陶嵇眼睛一转,当即就站了出来:“陛下英明,臣以为此策大有所为……臣以为,此事不如就交给我兵部去办,我兵部辖下驾部,历来就是管理道路、马政一事的……”

听闻此言,工部尚书孟隗与户部尚书杨宜暗自骂娘:一听说有利可图,这厮他娘的立刻就冒出来了,方才怎么不见你说话?

但还别说,兵部辖下的驾部,历来还真是管理全国道路、马政的,兵部尚书陶嵇包揽这事无可厚非。

当日,除了确定了增造轨道马车以外,前户部尚书李粱还提出了其他有关于“田垦”方面的改良建议,比如说田税、田贷,以及朝廷对于米价的控制等等,这使得当日的朝事,足足持续到了黄昏时分。

而要命的是,即便如此,新策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经过内朝与外朝诸大臣的商议。

这让赵弘润总算是切身体会到,当魏国的君王,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即便是组建了内朝分担压力,但政务依旧是繁重地让人身心疲惫,简直就是摧残身心。

赵弘润深深相信,若长此已久,恐怕他都熬不过二十年,就要步上他老爹赵偲的后尘了。

而就在他懒散地坐在垂拱殿内歇息时,介子鸱不失时机地来到他身边,低声问道:“陛下,您可曾想过……迁都么?”

“迁都?”

赵弘润看了一眼介子鸱,感觉后者这话问得大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