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再临咸阳(二)

相比较上次匆匆忙忙抵达咸阳城下炫耀武力,赵弘润这次总算能好好参观一下这座秦国的新都。

其实在赵冉、卫鞅等咸阳贵族还未出城迎接的时候,赵弘润就一边与渭阳君嬴华、阳泉君赢镹、蓝田君赢谪等人闲聊,一边观察着咸阳的城墙。

咸阳的城墙,真心是高,比魏国任何一座县城都要高,足足有十几丈、甚至将近二十丈高,而魏军打造过的最高的井阑车是多高?

十二丈!

因此不得不说,咸阳那高耸的城墙,对于任何一支企图进攻的军队而言,都是一项非常严峻的考验。

而这,也是渭阳君嬴华牺牲了六万余黥面军都没有攻陷丰镐,武信侯公孙起率领十几万兵马都没有攻陷下邽的原因之一——丰镐、下邽的城墙虽然没有咸阳这么高,但好歹也有十几丈的城墙,只要不是攻、守两方实力悬殊,否则,确实很难攻克这种城池。

通过赵弘润的观察,他发现,咸阳的城墙,基本上都是用五尺长、三尺宽高的大型石砖修砌而成,且两块砖石间的缝隙极小,这种筑造技术,让赵弘润十分怀疑秦国是不是也懂得了如何拌制水泥。

经过他的旁敲侧击,他这才知道,秦人早已懂得用石灰作为建筑材料的胶凝材料,距离水泥仅一步之遥。

没办法,八百里秦岭的矿藏实在是太丰富了,秦国在矿藏方面的底蕴,不是魏国这种境内没有几座山的中原国家可比的。

不过总得来说,秦国普遍还是贫穷,据赵弘润所知,秦人建造咸阳,花了整整十三年,动用了四十万平民贱户的劳动力,这让赵弘润暗暗摇头:施工效率太低!

同样的时间与同样的劳动力,在目前魏国已有水泥的情况下,赵弘润甚至可以建造一条圈住魏国全境的长城,或者在魏国国内最起码七成的土地上铺设道路网。

迈步进入城内,赵弘润对秦国那“建筑普遍宏伟”的评价,就立马消失无踪了,因为在经过城门之后,他放眼城内的建筑,普遍都是些很普通的土木建筑的房屋,有的干脆就是草屋,这让赵弘润感觉自己不是来到了秦国的王都,而是来到了一座小山村。

可能是注意到了赵弘润的表情,大庶长赵冉低声解释道:“这里是‘贱里’,是平民贱户居住之地。”

赵弘润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据他对秦国制度的了解,他感觉秦国的制度真的很奇怪。

一方面,秦国的阶级制度像楚国那样苛刻,将最底层的平民分为“爵民”与“贱户”两种,爵民即是有爵位的庶民,比如军功爵制中最初级的“公士”。

只有拥有功爵的庶民,才能享受秦国律法的保护,纵使是秦国的上流贵族,也不能肆意伤害爵民、抢掠爵民的财物。

相对而言,不具备任何功爵的人,则称作“贱户”,地位与奴隶无二。

秦军让魏军颇为忌惮的黥面军,有最起码七成是这些渴望通过战功提升社会地位的“贱户”组成。

按照苛刻的秦律,贱户没有人身自由、不允许拥有土地、不允许拥有个人财物,也严令禁止贱户与爵民通婚——如若出现这类事,则剥夺其中一方的爵民身份——不夸张地说,秦国在这方面比楚国还要苛刻。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秦国又不排斥贱户凭军功晋升爵民、甚至是跻身贵族,甚至于,秦国还大力提倡。

秦国在这方面的开明程度,甚至比魏国还要开明,至少在魏国,平民哪怕获得了贵族地位,短时间内也没办法真正融入老牌贵族的圈子当中。

但正是这种苛刻又开明的奇怪秦律,让本来就民风彪悍的秦人,变得更为崇尚军功,人人都渴望在战场上,通过不断地获取战功,一步步提升社会地位,这就使得秦国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头猛兽,全民支持国家不断地对外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