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7章 乙卷热潮(一)(第3/3页)

这类例子,比比皆是。

对此,大梁的百姓笑嘻嘻地看待这件事,将这件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固然,连饱读诗书的学子与朝廷官员都答不上来的乙卷,百姓们自然也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看热闹:咱们这些百姓答不上来,可你们这些学子甚至朝廷官员,不也同样答不上来么?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咱们肃王殿下才是最聪明的那个人啊。

于是乎,肃王赵润在民间的威望再一次提到,取代“赵弘昭”、“何昕贤”等人原先的地位,成为了大梁百姓心目中的旗帜人物。

还别说,洪德十六年、十九年的金榜头名皆被“寇正”、“黄怀石”这两个外地的学子摘走,这让大梁百姓颜面大失。

而如今,这些外地学子皆折在某位肃王殿下出的考题手中,大梁百姓别提有多高兴了——那位肃王殿下,可是正儿八经的大梁本地人呐!

但是,大梁百姓对此感到高兴,那些参加会试的考子就不这么认为了,他们原以为是自己的才智不足才想不出答案,没想到,在会试后与同伴集思广益的探讨会上,他们仍旧无法得出一个一致的答案,这只能说明一件事——这次会试的乙卷,难度偏高,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偏高!

于是乎,那些坚持答题乙卷的考子们,联合起来到礼部抗议,让礼部尚书杜宥哭笑不得。

喜的是,有了某位肃王殿下闹出来的动静,这次会试的舆论已吸引了许多国人,盖过了前段时间渴望对外战争的国民情绪;

而忧的是,乙卷的难度明显比甲卷高那么多,这让他们礼部如何评定成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