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江东之事(第2/3页)

“当日讨贼伯符年方十六,当真少年英雄,不过毅与文台兄对饮之时他也曾提及次子孙权孙仲谋,记得当时文台兄对此子也颇为看重,不知现今如何?”对方不主动提起,刘毅自然也不会提,他本就是要行一个拖字诀,当下很是亲切的又问起了孙策家中情况,对于后来那个三分之主,刘毅心中还是颇为看重的,此人十八岁便能坐镇江东,将父兄基业巩固发展,使得治下人心尽服,足见其才。

那场三国中最为著名的赤壁之战,孙权可说是重要的参与者中最为年少的,那时的他亦不过二十六岁,比之初出茅庐的卧龙先生还要小上两岁,可与如此形势之中已经表现出了极为成熟的风范与手段,借赤壁一战之势与刘曹鼎足而立,为三分之势,在刘毅眼中,孙策死前与孙权说的那番话可谓是真知灼见,作为一个驰骋两军阵前的军事统帅,孙权或许不如孙策,但为一国之主却要胜过不少了。

此人擅长因势利导亦不缺乏当机立断,关键时刻更能落下脸来投降魏国,虽然只是表面上的亦殊为不易了,这样的人物做事只求利益,也是个实实在在的枭雄人物,曹操那句名言说的更是不假,至少在刘毅看来,他宁愿面对孙策也不愿面对孙权这样的敌人!

此时已是大汉兴平八年,如果历史的走向没有改变的话孙策应该会在一年多以后亡故,代之而起的就是孙权孙仲谋,且不论此事会否真正发生,对于刘毅而言提前一些了解孙权也不是坏事。

“劳将军过问,二公子如今年方十六,却是博闻强识,见识不凡,现主公正让其与吴郡历练,前番兵出豫章,也曾随军建功。”见刘毅问起孙权,诸葛瑾倒没有太多的想法,如实告知,毕竟刘毅与孙坚乃是故交,关心一下他的家人也是应有之义。

“嗯,故人有后如此,刘某也为之欣喜。”诸葛瑾的话中已经开始若有所指了,那豫章正是刘繇当时最后的地盘,可刘毅此时怎会接他这个话,当下微微颔首,做出一副心悦之态。

“大将军太谦了,肃闻听此次冀州大战之时,黎阳会战之中,大公子年方十二却已经挥戈上阵,斩将杀敌,此等年岁确乃古今罕有,岂不亦是少年英雄,将门虎子当之无愧。”此时一旁一直未曾言语的鲁肃出言说道,听他语音浑厚,中气十足,颇有赳赳之意。

“呵呵,子敬谬赞,倘若刘某眼光不差,子敬当也通晓武事,且颇有所成。”孙策的使臣之中,刘毅最感兴趣的便是鲁肃鲁子敬,见到其人之后更是如此,他步伐沉厚,行止有力,这都是练过武艺的表现,以刘毅现在的眼力自能看出,似乎史书上也曾提到过此事,鲁肃所发的箭矢竟能穿透盾牌使得贼人不敢相近,当时确有其事。

“肃幼年体弱多病,药石无灵,后得长沙张神医之言,便以武事而强身健体,算是有些基础,不过大将军武勇之名天下皆敬,肃这点本事岂能入将军之眼。”鲁肃此话说的极为真诚,除了位高权重之外,当今天下武人提起刘毅,莫不是高山仰止尤甚其他。

“张老神医济世度人,为世人所敬,子敬能得他指点,颇为幸运。”张老神医便是张机张仲景,曾为长沙太守,后著有伤害杂病论,乃是华夏医学史上里程碑一般的人物,对中医的影响极为深远。

“大将军,此番前来,主公有亲笔所书,请大将军览之。”三人之间多有言语气氛和谐,可刘毅无论二人如何旁敲侧击总不接话,诸葛瑾见难以让他先行出言便也不再犹豫,取出孙策手书递上,否则这番言谈东拉西扯的毫无重点,他们可不是来陪刘毅谈天说地的。

刘毅见其入了正题,便接过那方绢帛看了起来,前面那些问候忆旧之词直接被他无视了,孙策的这封手书洋洋洒洒数千言,但核心的思想只有一个,希望刘毅助他尽得扬州之地,并隐晦的言及大将军眼下最忌者实乃兖州曹操,而以眼下形势,徐州刘备可与其成联手之势,他出兵与刘备交战对刘毅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若能战而胜之,便可力助刘毅一同针对曹操,并言救命之恩不敢或忘,可谓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