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驳斥】(第2/3页)

费雯丽这些天过得不错,因为一直跟在周赫煊身边,不管是洋人还是中国人,都对她礼遇有加。而且费雯丽发现,中国人真的好厉害,随便遇到一个都会说英语,并不像传说中那样属于野蛮落后的国度。

就在此时,林语堂也来了,笑道:“两位先生怎么不进去?躲在这里说悄悄话呢。”

“玉堂也来啦,”蔡元培乐道,“我刚刚发展了一位同志,明诚也愿意加入民权同盟。”

林语堂笑着说:“那我们的队伍又壮大了。”

好嘛,林语堂也是民权同盟的发起者之一。只不过他喜欢小资情调,并不怎么管事,对民权同盟的具体事务也不咋热衷。

几人联袂而入,兰普森夫人热情迎接,并亲自端来咖啡招呼他们坐下。

蔡元培问:“公使先生呢?”

兰普森夫人笑道:“他去陪同亨德森先生了。”

现任英国驻华公使兰普森,属于非常传统的英国外交官。

当东北爆发九一八事变之后,常凯申积极向英美列强求助,兰普森的回复是:“希望中国不要以(日本)撤兵为交涉条件。”常凯申得到这个回复,在日记中表达了自己的心情——“甚为骇异”。

而当中国想要确定对西藏主权的时候,兰普森建议英国政府直接无视,英国政府采纳了这种建议,导致中国关于西藏的主权问题多年来悬而未决。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英国现任驻华公使兰普森,是个非常非常讨厌的家伙。偏偏这个家伙还是中国通,坑起中国来熟门熟路,并非那种盲目自大的外交官。

客厅里的宾客越来越多,宋美龄穿着一身旗袍出现,引来洋人贵妇的啧啧赞叹。

萧伯纳来得最迟,并瞬间成为全场焦点,随便说几句话就逗得众人哈哈大笑,林语堂坐在旁边一个劲儿拍马屁。

不知不觉间,沙龙的话题从英国戏剧谈到中国戏剧,萧伯纳不加掩饰地说:“这几天来,我观看了许多中国戏剧,有京剧、徽剧、昆曲等等。说实话,中国戏剧还停留在中世纪阶段,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已经过时了。英国戏剧在100年前也是这样,但经过一系列改革,英国戏剧跟上了时代变化,中国戏剧无疑也需要改革。”

周赫煊问道:“内容还是形式上的改革?”

“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改革。”萧伯纳说。

周赫煊笑道:“中国戏剧在形式上已经发展成熟,每个剧种都有自己的表演体系。至于内容改革确实需要,中国的戏剧家也在尝试,需要更贴合时代气息才行。”

萧伯纳说:“不不不,形式也需要改革。中国戏剧的表演方式太过陈旧,就像中国的文化一样陈旧。在这个方面,我前几天曾跟鲁迅、林语堂两位先生讨论过。我认为,中国现在毫无文化可言,一切都在追寻西方脚步,还处于粗糙模仿的阶段。中国学者很少有自己的思想,总是试图迎合西方,学又学得不像,这就很尴尬了。”

蔡元培默然,萧伯纳的话虽然不好听,但也说中了现在中国文化界的现状。

林语堂附和道:“萧伯纳先生所言极是,中国学者确实需要更进一步。我们落后西方世界太多,恐怕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追赶。”

萧伯纳笑道:“当然,周先生是个例外,他在多个领域都有开创性的研究。不过我认为,周先生的优秀,正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西方,他的思想其实是西式的,跟中国文化毫无关系。我一直都把周先生看做西方人,而不是一个中国人。”

萧伯纳的眼光很准,周赫煊的很多思维习惯确实是西式的。不过周赫煊却不认可,他认为自己属于现代思想,而不是西式思想,当即笑道:“萧伯纳先生,你说错了。我的许多行为习惯确实属于西式,但我的核心价值观却是中式的,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早就根植在我的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