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1章 山洞奇兵(第2/3页)

但李延庆这几天却不在大营内,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后勤工事营内。

后勤工事营大约有三千余人,除了两千工事兵外,还有近千名各种工匠,木匠、石匠、冶铁、甲匠、弓匠、刀箭匠、盾矛匠等等,一共分成了三十余队。

在后勤工事营西南角有五六顶大帐,这里是火器队的驻地,火器队一共有三十三名火器工匠组成,他们主要负责用火药制造各种武器,包括火药箭、火弩箭、火蒺藜、火球、霹雳炮等等,之前宋军射出的火鸦也是由他们制作而成。

在一顶十分破旧的大帐内,李延庆正和两名四十余岁的老匠人小心翼翼地称量火药,这两名老匠人是兄弟二人,一个叫郝大,一个叫郝二,巴蜀人氏,世代都是火药工匠,他们两人目前都没有成家,隶属于军器监太原火器局。

目前宋朝的火药及火器制作方法都记载在《武经总要》中,这是官方的兵器制作标准大全,但实践中的火药制作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并完善之中,从北宋最初以火攻为主的纵火火药,渐渐演变成了产生很大反推力的推进火药,在《武经总要》至少已有三种火药的记录。

有一种新式火药在《武经总要》中刚刚才有记录,那就是制作霹雳炮的火药,这是一种初步具有爆炸性能的火药,十几年前才研制成功。

由于辽国夺取了幽燕等中原地区,拥有大量先进的汉人工匠,它们的科技几乎和宋朝同步,当宋朝研制出爆轰火药短短三年后,辽国也研制出了制造“霹雳炮”的火药,三天前宋军伤亡惨重,就是被辽国制作的霹雳炮配合火油所伤。

火药就是李延庆所说的“奇兵”,他亲眼目睹西夏人利用霹雳炮和火油给宋军带来的伤害,但他同时也发现霹雳炮的威力其实并不大,绝大部分士兵还是被火油烧死,这说明霹雳炮火药的配方还不够完善,爆炸的威力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连续三天,李延庆就在和郝氏兄弟商量配制一种新的火药,他依稀还记得军用黑火药的配方。

一架小铜秤上,郝大读着刻度说:“硝七分五厘。”

“再加一点点,不到七分六厘,大概七分五厘八的样子。”

郝二用小厘勺加一小勺硝粉,李延庆连忙道:“差不多了!”

宋军霹雳砲的火药是硝六硫二炭二,硝的含量太少,爆炸力度不够,李延庆要求的比例是:硝75.8%,硫10.6%,炭13.6%。

“下面是硫粉,硫粉是一分半厘略多,碳粉是一分三厘半出头。”

郝氏兄弟都是经验极为丰富火药匠,只要李延庆说出配方比,他们就能完美地按照李延庆的要求配出最好的火药,李延庆恰恰相反,他知道配方,却不会用宋朝的土法提纯硝石。

他们配出三两火药,李延庆将火药装入一个厚瓷药瓶中,用泥封住瓶口,等泥晾干后插入一根引信线。

“这边有试药场吗?”李延庆问道。

“有!李参军请跟我们来。”

郝氏兄弟带着李延庆走出大帐,帐外十几名火器匠人涌了上来,郝大得意地晃了晃手中药瓶,“李参军发明的新火器,大家一起去看看!”

众人簇拥着李延庆浩浩荡荡来到了火器试验场,实际上就是一个山洞,洞深五丈,最里面已经被打扫干净,一块平整的大石作为试验台。

郝大将瓷瓶放在平台上,周围放了一堆碎纸屑,这是为了点燃引线。

“油绳!”郝大向后一招手。

“来了!”郝二将油绳一头递给兄长。

这时,一名工匠拿着一个纸糊的盒子进来,李延庆止住了他,“不用这个。”

他见另一名工匠拿着一只木条箱子,便道:“把箱子拿过去。”

郝大见是木箱子,不由看了一眼李延庆,李延庆点点头,他便将木箱子小心翼翼罩在瓷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