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倭僧道昭(第3/4页)

为什么这么大方呢?因为大唐有泱泱上国的恢弘气度,也因为君臣百姓好面子,估摸不好意思开口要钱,毕竟倭国太穷了。

不过,关于要钱这种事,李素似乎从来没有不好意思的时候。

“你们遣唐使来学我们大唐的东西,难道不给学费吗?”李素很惊讶的看着他。

道昭呆滞片刻,期期地道:“呃,似乎……贵国天可汗陛下同意遣唐使过来,并未提出学费的事。”

李素叹了口气:“这样不好吧?你们这是耍赖呀,我们大唐的教书先生教学生都要收学费的,这是光荣传统,而且这种传统从孔子那时就开始了,《论语》里就有提到过,‘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你看,我们的孔圣先贤要教学问都会收十条肉干当学费,你们……带肉干了吗?”

“呃,没有。”道昭擦汗。

“没带肉干,恐怕银钱什么的就更没带了吧?”

“呃,我们是清苦的出家人……”

见道昭快被逼疯的样子,李素决定很善良的放过他。

“好吧,咱们换个话题……”

道昭如蒙大赦,感激地看了他一眼。

李素想了想,道:“刚才那群百济骑兵为何追杀你们?……他们想抢你们的肉干吗?”

道昭:“……”

突然觉得好累,突然觉得被人追杀其实也挺好的,至少比跟眼前这位贵人聊天强多了。

……

聊了半天,李素终于清楚道昭被百济人追杀的原因了。

说来也是道昭这一行人走霉运。倭国派往大唐的遣唐使历来都是人数不少的,第一次派遣唐使是在贞观四年,由一个名叫犬上三田耜的人带领,那是大唐立国后的第一批遣唐使,人数大约近百人,这次是第二次,由一个名叫吉士长丹的带领,这次的人数有所增长,遣唐使共计一百二十一人,人数不少,出行不便,于是一百多人分为两条船,分头出发,吉士长丹领一批,这位道昭的僧人领另外一批。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海上的不测风云更多,两条船从倭国出港后便遇到了风浪,彼此失去了联系,道昭乘坐的这条船在风浪中彻底迷失了方向,在海上经过一番跌宕起伏天旋地转,待到风浪停歇,众人回过神来,才发现他们被风浪带到了辽东半岛北部,也就是新罗国的海岸线边。

此时船只经过风浪的凌虐后,已然残破不堪,眼看要散架了,众人急忙在新罗海岸线上了岸,清点人数之后,发现只剩下三十多人了,道昭不由悲痛万分,于是在海边为逝者做了一场超度法事后,领着活下来的三十多人步行走入了新罗境内,这群人本就没出过远门,在海上不辨方向,其实在陆地上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是道昭和尚,估计可能是个萌萌的路痴,领着三十多人稀里糊涂横穿了整个辽东半岛,不知为何从新罗国走到了百济国。

众所周知,新罗和百济两国是不共戴天的仇家,道昭等人入百济之前,早有国境上的守军密切注视着他们的动向,发现这群人竟不知死活公然从敌国大摇大摆走过来了,连遮掩一下行迹都不肯,百济守军自然不必跟他们客气,于是上前便将他们截住,无论道昭和尚怎样解释怎样苦苦哀求,百济守军浑若未闻,直接将他们当成了敌国奸细,将他们关押在大营内。

道昭虽然是个和尚,但也不傻,看这情势估计下场不妙,于是领着众人半夜越狱,并且偷了百济大营的战马,飞快跑了出去。

最后的结果便是李素亲眼见到的那样,百济守军发现他们越狱,于是追了上去,一路追一路射箭投矛,道昭等人惊惶跑了一路,直到遇见李素大军时,一行人死得只剩二十来人了。

李素听故事似的听完后,一脸啧啧感叹。

“大师受苦了,为了求学竟付出如此代价,实在令我肃然起敬……”李素感慨道:“在我的记忆里,我求学也是被老爹一路抽到学堂的,当年我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同的是,我是因为不想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