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终卷) 定鼎 第五十九章 烽烟紧(第2/3页)

长淮军以比岳冷秋想象更迅速的速度融入淮东,越着战事的临近,即使军部没有明确要求,长淮军的将领也逐步将家小往更安全的寿州、庐州甚至江宁转移。

岳冷秋也清楚,融入淮东,实际更要融入林缚缔造的新学、新政体系,开春,便使子岳笃明遗妻携嫡孙迁居江宁,入读江宁初等子弟公学,同时入读的还有老将邓愈的长孙等将领子弟。

岳冷秋站在鹿邑山的峰头,眺望初春时节的江淮平原,心里暗想,军部在短时间里,如此高强度的加强长淮军之军备,长淮军又如此之融入淮东体系,要是自己不知道伏火弩及新式战舰的详情,也会断定林缚的北伐战略应是重点从徐州出兵,沿汴水、泗水北上,进击黄河南岸!

林缚签署的减兵令,受到许昌强烈的抵制,一直到二月上旬都拒不履行减兵令。

林缚则是不管,二月上旬减兵令的限期一到,就直接下令扣放拨给许昌的所有粮饷,同时命令敖沧海,设长山军一个镇师,推进到舞阳、方城一线,从西翼抵到许昌的后腰上,叫董原在许昌不敢动弹半分。

※※※※※※※※※※※※※※※※

虽说进入二月,北燕调集两万马步兵,进入睢县,宁陵一线,距离长淮军戍守的外围鹿邑,谯城仅有一百余里,以强硬的姿态压制长淮军向北翼、西翼展开锋芒,又同时策应董原在许昌的兵马。

睢县距许昌不足二百里,有这两万马步兵当头压住长淮军,董原至少不用担心岳冷秋会放手进击他的东南翼。

而敖沧海所率长山军,还要防备能从武关进出南阳,襄樊的陈芝虎,也不可能放手从方城进击许昌西南翼……

到二月上旬,董原更是将跟淮东关系密切的肖魁安所部调到许昌北面,而将梁成栋、罗建等部调到许昌与涡阳,与南阳之间,加快沿沙河、颍水的防垒修筑,以此针锋相对地应对长淮军、长山军对许昌的进逼。

年节过后两个多月里,林缚虽然还是没有大规模的扩编军备,但军事参谋部对长淮军高强度的补充,则瞒不过燕胡潜伏于淮水两岸的眼线的侦察。六七千匹骡马,两三千乘车械,上百艘战船及运输船以及数以十万石计的粮草,上百万枝箭矢,在短短两三个月里集中补充长淮军——这个动作根本就不可能瞒过谁。

长淮军战卒之战力提升还是其次,其后勤补给能力的突飞猛进,尤其的锋芒四露,甚至有突破外围防线,奔袭大梁、济宁等核心城池的能力。

谁都知道,与其扩编兵马,远不如加强长淮军这些老牌劲旅有效。淮东嫡系兵马没有扩编不重要,甚至在东线的淮阳军、凤离军部署也没有大的变动,以凤离军、靖海水师、登海镇师为主的北方东线兵团,年后一直都驻扎在以海州为核心的沂海地区,也都不重要。

年后,贯通沂州,连接海州与徐州的驰道正式建成。徐海驰道的建成,使得海州与徐州之间的陆路交通缩短到四百里不到。

徐海驰道宽六马并驱,沿途所经过的沭水、沂水、灌河、泗水等大河,皆用铁索双向浮桥贯通,十数条小型河流皆直接是铁木及石浆浇铸的桥梁横跨。只要军事一纸令下,集结于沂海地区的数万步旅精锐,能在短短五六天的时间里,转移到徐州,或直接从徐州东翼北进,攻击济宁……

而燕胡在东翼,哪怕是临淄的兵马,要调到西翼泰安、济宁去,少了半个月则不成。

※※※※※※※※※※※※※※※※

三月中旬,江南早是草长莺飞之季,燕京城的清晨还春寒料峭。

听着外阁子里的咳嗽声不断,玉妃惊醒,才发现皇上已不知何时早早起了床去外面阅看公文了。看着晨光微明,天还没有亮,玉妃披衣而起,走将出去,看到叶济尔将咳血的雪帕藏到怀里去,心痛地说道:“皇上数月来都是劳心,每天都不能尽心休息,身体怎么支撑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