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涛海怒 第五十七章 竹堂家事国事(第2/3页)

“原来是这般啊。”葛司虞任龙江船场副监,九品小官,没有人告之,自然不知道背后的机密事。

“迁都之事说是密议,不过江宁这边倒是传得沸沸扬扬。”赵舒翰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江宁城中谈论此事,多是兴高采烈,相当期待,却不知道迁都实为亡国之始!”

赵舒翰博闻广识,涉猎极深,迁都之大弊又怎么会看不清楚?

燕北防线若能维持,自然无需迁都,燕北防线若不能维持,一旦迁都,很可能就意味着整个北方防线的崩溃。

林缚摇了摇头,安慰为国事忧心的赵舒翰说道:“燕北有李督帅在维持,情况还不会那么悲观——即使不去想迁都之事,江淮防区的重建与整固,也是极为迫切的,关键还是要看岳冷秋有无这个才干。”

林缚看得出岳冷秋的心思,他这时候是要加强江宁水营、宁海镇水营的战力,下一步也许就是想将江宁水营、宁海镇水营从江宁守备军、宁海镇的序列里剥离出来,形成一支独立的,满镇编制的水师。

林缚一直在犹豫着,要不要在这上面帮岳冷秋一把?

他心里也很明白,岳冷秋加强江宁水营、宁海镇水营也有针对江东左军的心思在里面。只要江宁水营与宁海镇水营最终形成一支成规模的精锐舟师,江东左军在崇州的海防地位将受到极大的压制。

“其他我倒不知,岳冷秋打压异己的本事倒是第一。”葛司虞抱怨道:“等着手里的这批船造完,我便学老赵将官辞了。我跟你们去崇州,只要有事情做,官不官的,真是无所谓。”

“呵呵,你要真想到崇州来,也方便。”林缚笑道:“崇州造新城,可以向江宁工部伸手要讨个督工官过去,你过来就是……”

“老头子不会怪我抢了他的饭碗?”葛司虞问道。

崇州新城的规划,督造,实际上是由葛司虞的老父亲,老工官葛福在做,眼下是雨季,新城选址又是在泥土松软的紫琅山北麓,眼下便是烧砖也无法大规模的进行,许多工作都要等要秋后才能进行。

“那要你自己跟老工官商议了。”林缚笑道。

葛司虞受其父熏陶,还是比较纯粹的匠师,也不大关心国事。相对而言,赵舒翰虽说心灰意冷辞去官职,专心编《匠典》,实际内心深处还是想为国为民能更有作为的。

林缚可以接受葛司虞到崇州,也希望葛司虞能到崇州,用到他的地方甚多,便让他帮着孙敬轩打理才刚刚起步的小船坞都没有什么问题。

赵舒翰虽然也说过想去崇州,但是他去崇州后,林缚却无法安排他。以赵舒翰之才,担任崇州知县绰绰有余,但是林缚此时没有能力将他抬到这个位子上去,却不能委屈担任典簿之类的小吏。另一方面,赵舒翰虽然对当下之官场甚为不满,忠君思想在心里倒是根深蒂固,有着君臣际遇,共同治世的奢想。林缚会支持赵舒翰入仕为官,但不会急着将他拉入江东左军的阵列中来。

“与其在这里耽搁时间瞎想,不如到小藩楼先将酒喝起来,边喝酒边聊。”葛司虞说道:“苏湄姑娘可是冲着你的面子,才到河口来小住三五天,我们不能让苏湄姑娘在小藩楼痴等是不?”

“……也是,我们先去小藩楼将酒喝起来再说。”林缚笑道,与赵舒翰、葛司虞一起往河口市镇中心的小藩楼走去,不知道张玉伯、柳西林会不会嗅着鼻子也赶过来凑热闹?

藩家又接连盘下周边三栋院落加以增建,使河口小藩楼形成三重六进的建筑楼群,与竹堂同成为河口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于藩家还兼营酿酒坊,借着河口的便利,大量酒水装船运往外地贩售,永昌侯府及藩家从河口赚到的银子,大概是除东阳乡党外最多的一家,可见他们还是很会念生意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