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山海盗 第一章 秋水夕阳琴音渺(第2/3页)

“遵命。”

董原、丁知儒、高宗庭边议救灾事宜边往山顶走去,那边有座亭子,可远眺白水河。

虽说天上还有雨星沫子飘下来,天边却是一片晴艳,站在山顶的亭子里,远望去,清秋的夕阳红艳似渗着血一般,悬挂在一碧如洗的晴空上,堤外的白水河水面寥廓,清波丹红似染。这会儿,一缕袅若轻烟的琴音从渡口方向传来,四下的喧闹似乎为这突如其来的琴声陡然安静下来。

董原循着琴音往山脚下望去,几叶轻舟系在堤外,中间一艘彩饰画舫尤为显眼,琴音似从画舫中传出来,渺如天籁。许多衣衫褴褛的灾民都坐在石驳子河堤上听着琴音入迷,俯看过去,小如蝼蚁,也有几艘渔舟围着简陋的临时渡口,似乎专为这琴音而来。

董原伫足听了片刻,眉头微皱,问道:“谁在弹琴?”

“江宁名妓苏湄停船在这里已经有多日了。”丁知儒禀道。

“她不在江宁,在这里做什么?”

董原也听说过苏湄的艳名,晓得她是个江宁城里有名的歌姬,美艳又多有才艺,在江宁颇受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的追捧,心里奇怪她这时候怎么会离开江宁,出现在维扬府境。

“杜荣返乡为其老父办六十大寿,邀苏湄同行回维扬助兴……”丁知儒禀道。

听到杜荣这名字,董原微微皱眉,鼻翼微微舒张,喘着粗气,神色间对此人颇为不屑。

高宗庭说道:“奢家有意归附,除了燕京,留京这边也有许多人替奢家活动造势,杜荣便是其中一人。有人检书举报杜荣私通海盗,李帅也坐视不管……”

丁知儒眼神望向别处,他小小知县可不敢妄议朝政,董原是有名的臭脾气,跟江宁兵部尚书,东闽总督李卓也敢拍案对骂,大概是李卓赏识他的才能,即使心里对其人不喜,也只是从眼皮子底下调走了事。

董原冷哼一声,“这几年东海盗匪成灾,跟奢家脱不了关系——这些年来要没有海盗助纣为虐,李帅早就扫平了东闽,何苦行这苟且之事?”

“只怕奢家归附之后,更会养寇自重。”高宗庭又说道:“我来维扬前,在江宁小住了几日,西溪学社的士子也公开赞同奢家请降的事情,看来朝中跟李帅招抚的心思已笃定了。”

“这些书呆子,自诩风流名士,却只知道耍嘴皮子!”董原嘴里十分的不客气,语气却也有些无可奈何。他只是维扬知府,左右不了朝中政局,再说他就是在奢家归降一事上跟他人意见不合,才给一脚踢到维扬来的。

书呆子?丁知儒眼睛乜斜着看向堤外的画堤,西溪学社哪里只是一群耍嘴舌工夫的书呆子那么简单?又心想奢家归附,封侯割地,手里还将保留近万精兵,再加入外围的东海盗势力,算是一方诸侯了,始终是朝廷东南方向的隐患,只是朝廷在北方跟东胡人的战局吃重,朝中急欲从东南抽调精兵强将加强北方的防线,接受奢家的请降也是题中之意。当然,当中也并非没有防李卓养兵自重的心思。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十年来,为扫平东闽奢家的叛乱,军资兵饷耗银数以千万计,使得朝中钱晌支应更加的捉襟见肘。

丁知儒见董原眼睛看向自己,又不想接他与高宗庭的话题,便笑着说其他事,“苏湄过白沙县,见水患严重,灾民可怜,从维扬回来就将船停在河堤外献艺,县里有钱人可以上船听琴听歌戏,所得的钱物都捐给救济灾民所用,杜荣也凑兴致,允诺苏湄在白沙献艺十日,他便捐银千两——这已经是第八天了……”见董原望着传琴画舫的方向,讨好道:“府君若有听琴的雅兴,我可派人将苏湄姑娘请上岸来以助酒兴。”

董原摇头道:“灾民遍野,我等在高堂雅室饮酒听琴,成什么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