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三手准备?到底是啥?(第3/3页)

韩跃看的心中好笑,其实他已经想明白了所有道理,不过此时周围有很多淮南道百姓在恐慌和怀疑,他作为王爷去解释未必合适,不如让小书生解释为佳。

“院长,咱们还是先用牛肉开头,一千八百斤的耕牛,宰杀之后可出千斤牛肉,如果再煮熟之后,怕是只有七百斤。在我大唐最繁华的长安和沈阳两城,一斤熟牛肉可卖十文钱,所以七百斤牛肉就是七千文,官价是七贯,按照民间吊八百换算,约莫不到九贯……”

“那就折中一下,按八贯算!”韩跃突然出声,故作生气道:“活的耕牛价值五贯,宰杀之后却有八贯,你这女娃明显学习不好,刚才竟然说死了不值钱。”

周围百姓频频点头,都觉得韩跃说的对,小书生说的错,有人忍不住瓮声瓮气道:“到底还是师傅厉害,这小先生虽然聪慧,可惜还没有学习到家。”

小书生成竹在胸,浑然不恼百姓说她,只是对韩跃嬉笑道:“院长忽视了宰牛的人工,煮肉的本钱,售卖的支出,还有时间的约束……”

一头牛从宰杀到出肉,再到煮熟去卖,最后变成铜钱,看似有八贯,其实那只是毛利。而且还涉及售卖的时间,如果长时间卖不出去,必然是个亏本买卖。

小书生幽幽一叹,有些黯然道:“若是在关内道和沈阳城,百姓杀牛必然能赚钱,但是淮南道不成,学生的家乡穷苦贫寒,百姓吃不起十文钱一斤的牛肉。”

她扬起小脸看向韩跃,郑重道:“这就是学生出声提醒院长的原因,您好心让这位大嫂兑换肉牛,但却忽视了民间的疾苦,如果百姓真要换了肉牛回去,怕是会亏的血本无归,个个家里要塌天。”

她想了一想,接着又道:“还有,大唐的健壮耕牛也只值五贯,那是因为能耕田劳作的原因,这辽东肉牛只能宰杀吃肉,院长您竟然也定价五贯,似乎是让百姓吃苦啊。还有还有……”

小书生越说越精神,紧跟着又道:“这位大嫂有五十贯战争债券,您却只给她十头母牛两头公牛,就算每头售价五贯,那也只有六十贯,这根本达不到最低兑换收益,而且您还让她自己运回去……”

说话之间,一时忘了自己眼前的人乃是院长,心中想及百姓苦楚,语气不免带了一丝指责,忽然醒悟过来,连忙吐吐舌头,羞赧垂下额头。

周围百姓经她这么一分析,越发感觉兑换肉牛是个凶险,很多人小心翼翼后退几步,双手死死攥着衣角,目光却可怜巴巴看向韩跃身后的一群步卒,此前他们答应兑换,已经把债券交了上去。

韩跃目光微微一扫,将百姓的神情尽收眼底,他缓缓伸出三根手指,淡淡道:“本王有三个解释,也可以算是三手准备,只要咱们按章行事,必然不会让百姓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