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这就是我的大招(第2/3页)

从这里可以看出,此人倒是真正的忠贞之臣。

韩跃负手而立,脸上带着沉吟,心中却在不断组织语言。就在李世民等的有些焦躁之时,韩跃突然开口道:“我朝吏治有问题,古代各朝的吏治也有问题。有些职位设置的不合理,有些职位千年空缺……”

李世民一呆,张玄素一怔,满大殿重臣全都一脸吃惊,谁也想不到韩跃张口就放大招。

吏治二字看似简单,其实却是千百年来慢慢总结的经验,圣贤尚且不敢动吏治,现在一个青年却大放厥词,他今年才只有十九岁,要到明年才及冠……

……

……

韩跃不管众人如何反应,他目光带着一丝回忆,语带感慨道:“中原天下,国土浩渺,我大唐自立国以来,总共设立了十二个道,三百六十州,一千五百一十一个县,父皇在上,儿臣说的这个数字没错吧?”

李世民缓缓点头,道:“不错,这是大唐最基本的常识,每个皇族都必须谨记,弘文馆大学士给皇子公主们授课,讲的第一课就是这个。”

韩跃嘿嘿一笑,他是后世穿越而来,知识上网无聊搜到的,可不是弘文馆学来的。

李世民又道:“跃儿你继续说,朕听你开口就说国土,觉得你还有下文。”

韩跃点头,继续又道:“儿臣说起大唐的州府各县,就是要引出吏治的问题,朝廷要治理天下,所以分化天下一千五百县,每县有正职一人,为县令,副职五人,分别是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使。然后又设有六曹,分别是司工、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他看了一眼皇帝,接着道:“县府这个级别的衙门,正副职加起来是六人,但是六曹却需要几十人,因为司工等职位负责琐事,一般是一个正司工带领七八个副司工,司仓、司户也都是如此,这些职位都要读书人来做,而读书人大多世家出身……”

李世民轻叹一声,无奈道:“是啊,一个县就是七八十人,有的大县甚至上百人,天下一千五百县,就得二十万读书人做官,此外还有三百六十州,官员也需要两三万,再往上是十二个道,大概需要三四千,然后还有朝堂重臣,有资格上朝的足足五百,四品以下的约有一千。”

“也就是说,全部官员加起来,总数接近三十万!”韩跃突然开口接过李世民的话。

皇帝再叹一声,苦笑道:“你说的没错,三十万官员八成出身世家,这就是他们敢辞官逼宫的底气,这就是他们敢和皇族共治天下的力量,整整三十万官员啊,朕想想就头疼……”

韩跃心中嗤笑一声,三十万官员皇帝就头疼,后世中国有党八千万,各级政府官员加起来五百万,如果加上列编的正式工作人员,数字达到一千零五十万。

如此庞大,国力照样腾飞,大唐三十万官员和后世比起来,简直连小儿科也算不上。

韩跃仰头看向大殿的穹顶,目光炯炯道:“父皇,儿臣此次要更改士卒封赏,其实不如说是要改大唐的吏治,三十万官员太少了,儿臣准备增加到三百万……”

这话一出,李世民顿时一怔,旁边张玄素目瞪口呆,好半天才打了个哆嗦,喃喃道:“三百万官员,一年得开支多少俸禄?”

“不多不多,也就几千万吧!”韩跃呵呵一笑,满脸都是不在乎。

他不在乎有人在乎,大殿之中嗡嗡作响,无数朝臣在窃窃私语,其中杜如晦目光不断闪烁,压低声音对房玄龄道:“房乔兄,你能否猜透此子的想法?他张口要增加三百万官员,一年的俸禄就得几千万,我大唐的国库收入才多少?”

房玄龄也很茫然,好半天之后才缓缓摇头,颓然道:“老夫老了,跟不上年轻人的思绪,不过吾等无须焦急,老夫深知此子行事深谋远虑,他既然敢当庭说出此话,想必早已成竹在胸,杜兄你且看吧,世家这次怕是要倒大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