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折腾(第5/6页)

也就是和上苍说完了正事儿,得接着这个正事儿,求点比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什么的。

这绝对是世界上最长的许愿书,听得唐奕腰都木了。

……

祭了天,许了愿,接下来就该给百姓朝官洗脑了……名为恩旨,就是歌颂皇家之德、天子之恩。

恩旨之后,终于开始说到正题上,是为“封旨”。

故名思议,就是封赏。

而所封之人除了唐奕,还有唐家的祖宗十八代。

皇帝的亲家怎么可能是庸庸之辈?必须封!

唐奕的爷爷、太爷爷、太爷爷的爷爷,只要能查得着的,封一个遍。

那个死鬼老爹唐冠宇,估计做鬼也没想到,都死了十几年了,居然成了禄国公。

唐母亦追封为禄国夫人。

而唐奕则是在嗣王之外又得了一个武散职——镇远将军。

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

娶个白富美,是多么的重要啊!

……

封完了唐家之后,则是公主的开府旨意。

福康在京时,一直居于宫中,随母寝居。嫁人了,自然要开府,这没什么好说的。

等这道旨一宣完,唐奕终于能够长长的出一口浊气了,因为下一道旨就是真真正正的嫁公主的“嫁旨”了。

而且这道旨最短,就几句话,宣完也就完事儿了,可以直腰了。

大宋不用跪拜,可是这么弯腰撅一个多时辰,还不如跪着来的舒服,现在唐奕整个后背都是木的。

咬着牙,勉勉强强听完嫁旨,刚要直腰……

“有旨意!”

靠!!!

差点晕过去,还有啊?

……

确实还有。

祭天祈福,恩泽天下,又嫁了女儿,不得借这个机会好好教化一下百姓啊?

接下来还有一份“告民书”,大概相当于十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

中心思想差不多就是:你们看皇家有德,下嫁公主,此今也是国顺民昌、政务通达的太平盛世。

你们作为百姓,作为人臣,也得知天恩而顺天意吧?也得有点眼力见儿吧?要做个五好宋民,爱国爱朝……共建和谐社会哈。

这一套下来,别说唐奕这个大小伙子了,文武百官,那些老家伙们,领旨谢恩的时候声调都带着颤音了。

两个时辰,整整一个上午,就在宣德楼前撅着了!

……

……

终于。

宣德门大开。

街道司的士兵几十人打头,每人手里都拿着洒扫工具和镀金镶银的水桶,一边清扫路面,一边洒水前行。

这就是所谓的“水路”,这些士兵要一直洒到桃园码头,仪仗上船之前。

而水路嫁俗一出现,唐奕一边揉着老腰,一边真真地长出了一口气,可算完事儿了!

恨恨地瞪了城楼上的赵祯一眼……他就是故意的!

翻身上马,再看一眼宣德楼,终还是抱手一揖:

“陛下珍重……孩儿……走了!”

赵祯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头,朝唐奕摆了摆手。

……

唐奕抿着嘴,亦没有再多说一句。

拨转马头,寻着仪仗之中最大的一顶红梁镶金大檐子,并于檐前,领着仪仗大队,缓缓离去。

(古时小乘叫“轿子”,皇家大乘为“檐子”)

仪仗至桃园码头,唐奕扶着腰下马,也不等下人招呼,自己先嚷开了:

“赶紧的!上船,起驾!”

“那个谁,给本王取点心果子来,可特么饿死我了!”

昨晚上吃的东西,一直折腾到现在,前胸贴后背了。

“呃……”

送嫁的一个内庭管事太监闻言,急忙靠了上来。

“启禀殿下,还起不了航。”

唐奕眼睛一立,“为什么?”

太监面色一苦,“仪仗还没出宫城呢……”

“依制,殿下要等公主仪仗尽数上船方可成行。”

“什么?”

唐奕下意识目光延伸,往远处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