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真相(第4/4页)

但枢密院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这件事,金人就会按照原计划和宋联手。而现在局面是辽金停战,虽然不知道他们是否有默契,但是对我宋军影响是比较大的。

而后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欧阳虽然有过失,但是将功补过。李纲有过失是情有可原。原则是不处罚,不奖励。

朝会有人趁机提出废除商业法,重新抑商重农,这个论调受到大部分大臣和赵玉的直接反对。商人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废除商业法不是去了商人的保护,而是加大地方官对商业的掌控。而且谁都知道,就因为商业的发展,大宋国力日日强大。就连弹劾欧阳的大臣也声明,不能矫正过枉。

最后就归纳三种论调,李纲背锅,欧阳背锅,两人都不背。最后一个论调只有少数人支持。事情闹成这样,必须要有个交代。赵玉本身也很矛盾,李纲才上任不久,并且在知晓阴谋后,立刻着手布置前线物资分配,可以说功劳不小。而欧阳更是掐死阴谋在胎儿状态,从仕官来功劳多多,对这人本就赏少,现在要处罚也说不过去。还有一点,处罚无非是流放罢官。一旦下达,将来要找个人来商量事情都找不到。

朝会暂歇。同时皇家报对前些日子发出的假消息进行更正。更正理由配合朝廷扑灭女真人的阴谋。文中对阴谋经过,从沉尸案开始进行了大概的述说。而后是欧阳独自入河南压制暴乱,虽然目前不知道具体情形,但是可以肯定暴乱已经结束。报纸表示将完善后续细节补充,同时对假消息引起的不便,对宋民进行公开道歉。

报纸对河中府和京兆府的安然过渡原因表示不知情,虽然这两府人要少一些,女真人不过四千来人,但是在事件中却一点动静也没有。报纸还刊发了朝廷一项决定,以欧阳离开河南为界限,任何未加入汉籍的女真人,不再添加。即使添加户籍也一律作废。这条是太虚子釜底抽薪中的最不引人注目的一招,他让女真族人开始了漫长的内斗和分裂。

报纸还报道了朝会上的争论和记者民间的调查。调查显示有三成人认为欧阳应该负责,三成人认为李纲负责,还三成人认为应该是当时发公文的通判和知州负责,只有一成人认为应该不罚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