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3/11页)

这其中是否有诈,是不是有更深的阴谋,的确还是值得推敲的。左文录对此就很怀疑。

刘汉英却不以为然。刘汉英认为,像赵无妨这样的人,过去一直在石云彪和莫干山的手下,中武培梅的毒太深,再加之那时候年轻,容易意气用事。现在不同了,从旅到团,都对补充营优抚有加,军官们虽然降了职,但是加了饷。像赵无妨这样的泥腿子出来从军,图的是个什么?当官固然重要,但当官之所以重要不就是因为当官可以捞到银子吗?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能使磨推鬼,刘汉英把这些官场法则看得很透,有奶便是娘,官就是钱,钱就是官。既然如此,给他银子,他还有什么话说?再说,七十九团那些老兵的年纪一天天地大了,树老皮多,人老愁多,一天天地老了去,就一天天地软了去。石云彪和莫干山一死,七十九军的阴魂就敛不起来了,现在的这些后来者不是武培梅的孝子贤孙,不大可能老走武培梅的路。

刘汉英是越来越器重陈墨涵了。年轻人的脑子里本来就没有历史老账,只不过可能有一时受了石云彪和莫干山的蛊惑,随着石云彪和莫干山的消失,这点蛊惑的余毒,用恩惠之纱轻轻一擦就灰飞烟灭了。

不久,又遇上了一件事情。让刘汉英和张嘉毓等人更加坚定了对陈墨涵的信任。

陈墨涵当上补充营营长之后不到半年,在集团军蒋文肇的司令部担任处长的陈克训便派人给刘汉英送来了四根金条和一封密信,希望刘旅长栽培重用其胞弟陈墨涵,并云陈家世代经济实业,颇谙理财之道,墨涵自幼就参与家政,有理财积资方面的天赋。“墨涵实乃一书生,恐勉强于战争之术。倘能予以军需财务之职,当有利其一展聪慧,克训及家尊均感念刘旅长之体恤。”

看完这封信,面对四根黄灿灿的金条,刘汉英心里一阵冷笑:他娘的果然是财主子弟,如意算盘竟然拨到老子的头上来了。姓陈的看中的还是我的肥缺啊。

刘汉英自然是不会把理财管物的肥缺交给陈墨涵的,军需辎重之权自有他的表弟黄香术料理,别人休想插手。但金条:还是不能拒绝的。再说陈克训在集团军总司令蒋文肇的身边高就,多一言少一言大不一样,还是不得罪的好,给他一个面子;下了一道命令,陈墨涵便升任二四六少校团副兼补充营营长。

刘汉英觉得,补充营还是由陈墨涵管着比较妥帖。为了体现他的胸怀,补充营里除了吉哈天派去的一名心腹上尉张崮生,担任营副兼训导员,还任命了年近四十、在刘汉英和张嘉毓看来已是无力老狗的赵无妨担任少校副营长。

就在日军投降前夕,蒋文肇秘密来到凹凸山检查防务,接见了团以上军官。随同总司令前来的陈克训也同陈墨涵见了面。

兄弟二人谈起家事,均泪流满面,感伤之余又很庆幸,都在军中任职,为党国报效。蒋文肇总司令知道这层关系后,还特意嘱咐刘汉英:“都是自家兄弟,应予重用。”

如此一来,在“凹凸山抗日独立旅”扩编成新编第一三七师的时候,陈墨涵一跃而成为张嘉毓一旅三团的中校团长,也就顺理成章了。

没有人知道陈墨涵此刻在想什么。

这会工夫,军官们已经离开座位,沿沙盘站了一圈。刘汉英手中的金属棒在沙盘东部指指点点:“自进入八月以来,苏军成立第一、第二远东军和太平洋舰队,对日军发起进攻。共军借此机会,阴谋抢占地盘。凹凸山南隅东部已全部沦为赤区,杨匪庭辉坐山为王就地扩张,已被任命为所谓的江淮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除了原有各分区所辖地方武装,又先后成立了两个野战独立旅。据悉,第二旅旅长梁大牙部——也就是梁必达部近日在梅岭集会,宣布同我军为敌,其部散驻于江店集、陈埠镇、徐家集、彭塔一线,昼操夜练,其焰正炽。长官部令本部趁梁必达部新建未战之际,首取陈埠镇和彭塔,挫敌锐气,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目的。各部的任务区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