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3/11页)

何以见得呢?石云彪前所未有的固执或许就是一种暗示。因为此后不久,英、美、中、苏就签订了《波茨坦公告》,再往后不久,日本天皇就宣布无条件投降了。石云彪在凹凸山下决定他的兵力部署时,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在大洋彼岸,踌躇满志地摆弄着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巨大的新奇玩艺儿——原子弹。

石云彪死在原子弹诞生之前。

他或许已经在冥冥之中看见了未来的一幕,他预感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战争并不会因此而结束,而他又不愿意卷入那场战争,他以他的切肤之痛、以他的死亡为代价,逃避了又一次同室操戈的惨杀,他恰到好处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很明智地把自己的军旅生涯交给了对敌的最后一战,从而保持了一个军人的正义和崇高。

同朱预道配合作战,是陈墨涵遇到的又一桩意外。

当初日军继续向前推进的时候,刘汉英同杨庭辉几乎没有经过什么交涉,就水到渠成地联手结成了统一战线。鬼子来了,打你也打我。对付鬼子,你打我也打。以前的党派之争地盘之争也就暂时被束之山外了。此后各踞凹凸山南北一隅,相安无事。倘若日军进山“扫荡”,则又心照不宣地相互照应,配合得还算默契。

前一段时间,凹凸山北隅传言四起,盛传南边杨庭辉被其上峰调往西北软禁,南凹凸山的八路队伍里搞了一个什么“纯洁运动”,梁大牙和他的股肱朱预道被江古碑、窦玉泉等人诱捕之后秘密处决,还有一些当地参加八路的干部也纷纷受到不同程度的收拾,一时间八路窝里鸡飞狗跳,内讧火并此起彼伏。

这些传言很快就形成情报送到山野大佐的桌面,山野大佐起先嗅来嗅去觉得不大对劲,认为不可思议。他虽然是个中国通,但是在所谓的路线斗争面前,他幼稚得像个儿童。山野大佐更重视战术方面的思考,他总是疑惑凹凸山八路军的所谓内讧是故意抛出的诱饵,诱惑太君轻兵冒进。

正因为有了这番谨慎,所以,尽管八路内讧的情报一个接着一个地送上来,山野大佐始终坚持按兵不动。直到前几天中南司令部通报了敌我态势,详细地分析了共产党的“纯洁运动”对于凹凸山地区军事格局带来的新的变化,并且证据确凿地通报了杨庭辉和王兰田等人被削去兵权、梁大牙和朱预道等人被囚的经过,山野大佐始信为真,不禁大喜过望,迅速集中兵力,要在凹凸山区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扫荡”。

然而为时晚矣。

山野大佐委实被土八路的虚虚实实战术弄得有些神经质了,他的过于谨慎使他措手不及地同一次绝好的战机擦肩而过。等到他回过神来,共产党内部一阵风似的所谓“纯洁运动”眨眼之间就结束了。

凹凸山南壁的风云变幻莫测,使得偏安一方的刘汉英也是时喜时惊。先是听说杨庭辉到西北一去不返,王兰田和杨、王心腹悍将姜家湖、梁大牙等人纷纷落马,刘汉英情不自禁地出了一口长气。他知道,用不了多久,也许等不到抗战结束,他和杨庭辉就有可能撕破脸皮重挥戟槊,那将比跟日本人打交道更让他头疼。现在好了,他们自己把自己给解决了,用不着国军动手了,真是天助不如人助。

可是没等刘汉英脸上的笑容完全消失,又有情报送来,说日军集中万余兵力,近日将对凹凸山进行大规模的“扫荡”,而且势头主要冲国军而来。

刘汉英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扑在地图上算计了良久,越算心里越虚。倘若杨庭辉的部队真的火并了,那国军的整个背部就全部暴露给日军了,唇亡齿寒就不再是历史的典故,而将成为非常现实的一幕,这多少又有一点亲痛仇快的意思了。鉴于这个思路,刘汉英对杨庭辉的不幸又嗟叹不已。虽然各为其主,但是这些年在凹凸山上你来我往,杨庭辉的人格和手段他刘汉英还是认账的。而对于眼下正在得势的窦玉泉、江古碑和张普景等人,刘汉英颇不以为然,即使是作为敌人,他也信不过他们,更别说联手作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