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章 粮食危机

公元1657年,明共治八年。

明朝与日本签订借款条约,五德号借款500万银元给江户幕府,不过明朝需要派官员,监督幕府对这批银元的使用,以便幕府能将大部分银钱用在稳定日本社会,镇压叛乱上,避免江户幕府的奢侈和对银元的浪费。

从明朝的利益来看,明朝不希望江户幕府垮台,从王彦个人的利益出发,他也不希望日本低阶武士提出的尊王倒幕思想传到明朝,所以他是真心希望江户幕府能够压下这股倒幕的风潮。

弘光朝时,明朝一年的岁入才500万两,现在一次给日本借款500万银元,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五德号也担心江户幕府拿到钱之后肆意挥霍,所以对借款的监督,就在所难免。

这种监督,其实包括很多方面,包括借款的用途,也包括对幕府的财政监控,以确保幕府有财政稳定有偿还的能力。

这等于在一定程度上,明朝已经插手江户幕府的财政和事务。

在借款条约确定之后,第一批银元随即装船出海,与此同时明朝锦衣卫也得到了一笔银元,用于在日本活动,收买一些有威望的日本人,开始鼓吹汉文化,吹捧明朝。

受到这件事情的影响,王彦觉得对其他地区,也可以进行此种策略。

不多久,王彦便举一反三,给锦衣卫再次追加了一百万银元,用于此种宣传。

锦衣卫拿到经费之后,动作迅速,朝鲜,广南三国,以及南洋各地,都有拿着锦衣卫的钱,专门吹捧明朝和汉文化,挑剔和批评本族文化的当地人物。

朝鲜要说是汉化最重的番薯,自己就号称“小中华”,可这还是不够,朝鲜的汉化并不彻底,很快便有朝鲜官员,开始批评起世宗大王创造的彦文。

这个彦文本来是为了让朝鲜人更好的学习汉字,不过他毕竟也是一种语言。

如果哪一天朝鲜民族主义起来,那彦文原有的作用和目的就可能发生变化,反而会成为去汉化的工具,权衡利弊,这个也在打击范围之内。

王彦舍得花这么多银子去做这件事情,让人鼓吹汉文化,贬低周边的文化,就是想让整个东亚地区,都心向汉化。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要他们完全汉化,怕是要百余年的时间,中间明朝实力衰退也许还会出现反复,不过一旦做成,无疑会完成文明的大扩张。

这很难,好在明朝文化和武力两手都硬,本身就是各国学习的榜样,所以还是有可能完成这一点的。

彻底的汉化并不容易,不过只要初步的成效出来,明朝就能够形成一种巨大的文化吸附力,利用各国对大明文化的向往和崇拜,把他们牢牢吸附在身边,使得大明坐稳东亚中心的宝座,而这一点,王彦活久一点,应该能够看到。

从格局上来讲,东亚各国相互争斗,只会让欧罗巴得利,也会让他们乘虚而入,扶持几国来牵制大明,而如果大明朝能将周围各国的力量整合,那大明朝的势力和影响,便会迅速向外辐射,不可能再被任何势力牵制。

在王彦布局文化方面的长久战略时,对于与大明竞争东亚霸主的金国,明朝也终于出手了。

1657年,金永章十年九月初。

从永章九年初开始,金国棉价和棉布价格已经猛涨了一年半的时间。

此时一亩棉田的收益已经是麦田的三倍左右,金国境内掀起一波疯狂种棉的风潮,长安附近的纺织作坊,也爆炸式的增长了两倍多。

金国方面虽然对于种棉进行了一些控制,但是由于金国朝廷和政权的结构,这种控制却没有起到效果。

一般的情况下,能多出一成的收益,人就已经动心,多出两成的收益,那人们就已经蜂拥而上,要是多出五成,那冒险也得干,要是多了一倍的收益,律令都不算事。现在多了三倍的收益,金国从大族到百姓,便都已经疯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