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章 困守宣化

北京北面的长城外,主要有保安州、延庆卫、宣府三地,它们北接蒙古、西连大同,南面通过居庸关与北直隶相接。

这里原本是抵御蒙古的军事重镇,可是自从去年清军击败准格尔之后,蒙古诸部全部臣服,驻扎于此的军队就撤回了长城之南。

宣府、保安州、延庆卫三处的防御便日趋松弛,三地的兵马不足七千人。

要不是因为有大同姜襄这个不稳定的因素,这三地的兵马,还要少上一些。

九月间,姜襄忽然反清,姜襄之弟姜有光领正兵一万,义军万余,乘虚而入,将三地各个击破,目前只有宣府的守军因为得到了耿燉的报警,死守住了宣化城。

镇守宣化的兵力不足四千,由降将郝效忠率领。

这个郝效忠,原是明朝副将,隶属于左良玉,于顺治二年(1645年),在九江随左梦庚降清,隶汉军正白旗,而他对于大清还真是效忠的很。

在历史上,他为满清屡立战功,后来于明军反攻湖南时被孙可望所杀,清廷还追赠他为赠都督同知,在雍正七年,又命入祀昭忠祠,其子尔德,袭世职。

宣化是与大同齐名的雄城,人口众多,商业繁华,是晋商与蒙古贸易的一个物资中转站,城内有大大小小近百座仓库,除了储存从蒙古购来的毛皮之外,也储存了不少用来和蒙古交换的粮食和其它物资。

正是因为这些物资和仓库,还有城中的晋商店铺,姜有光对宣化势在必得。

他率领一万大同精兵,外加上万余匆匆拉起来的义军,已及宣府周边投降的军堡和原明朝的卫所人马,猛攻宣化,但是因为有耿燉报信,郝效忠有了准备,再加上范永斗等人自觉末日来临,出钱出粮出人的帮助清军守城,姜有光进攻几次,都被清军挡住。

姜有光见拿不下宣化,只能先让人扫荡了分别只有千余驻军的保安州和延庆卫。此二城一战一降,保安州的守备不战而降,延庆卫则被大同军攻破,守军尽数被屠。

得了保安州和延庆卫之后,大同军已经兵临居庸关,而过了居庸关,就是北京城。满清入关近十年,然而对天下没有什么恩德,山西反叛,大军兵临居庸关的消息,传到北直隶,整个河北也暗流涌动起来。

北京之北的唱平县,有原明朝举人策动反清,领数百人赶走知县,占据县城,准备接应大同军,多尔衮立时派出八旗镇压,杀百姓两万余人,满城屠尽,以血腥残忍的手段,才正摄住长城一线的反清浪潮。

虽然河北暂时没有出现大的动荡,但是满清也意识到,扑灭姜襄叛乱,刻不容缓!

只是就像多尔滚预料的一样,王彦那厮果然没有善罢甘休,他方指令南征的大军,变攻为守,慢慢脱离与明军的接触,明军便撵着清军的屁股,追杀上来。

淮河一线,淮安的明军趁着马光辉向徐州收缩之际,沿着运河追击,连下泗阳、宿迁、邳州等地,兵临徐州东南部。

合肥的明军也顺势北上,光复凤阳府全境,向北夺下重镇亳州,逼近河南归德府,向东北拿下宿州,兵临徐州西南部,与淮安明军对徐州形成夹击之势。

此外明军东海水师沿海而进,攻下了海州,威胁山东。

马光辉再次躲入徐州重镇,清军在徐州一线的五万人马,多尔衮根本不敢调动。

在河南方面,明朝趁着进攻南阳的清军北撤之际,明军不仅光复南阳全境,还乘势拿下了汝宁府和汝州,兵压少室山、伊水河一线,随时可以攻击洛阳、开封等地。

可以说,明军已经进入了北伐的预定位置,只差准备妥当,便要开启中原大战。

多尔衮虽然否定了顺治求和的意见,可他还是派人南下,想要拖延时间,不过使者没走到南京,就被明军羞辱一番,赶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