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北地雁门的狼(第2/4页)

最后便是廖立新组的三军,军团长自然便是廖立,分派骑兵三千,步兵七千,共计一万。而副将则由周将成央担任,值得提的是,谢安的小舅子枯羊与他原本麾下牛渚军将士,也一并被划入三军。这种分配的方式,让马聃的二军原本在指挥上极为灵活的优势彻底荡然无存,毕竟廖立、成央、枯羊,皆是擅长指挥的将军。

总的来说,马聃的二军也只有在机动力上占据些优势了,毕竟他麾下的皆是骑兵。

至于谢安的主力军,则由唐皓升任副帅,在谢安未露面的时候指挥兵马,佐以王淮、典英、鄂奕等将领。说句实话,若是撇开东岭众与金陵众,再撇开李贤、长孙湘雨与刘晴等几位军师,谢安的主力军对上一军、二军、三军实际上并不占优势,而这也是谢安所希望看到的。毕竟四面开花,总比单强于其中一支要好,在特殊的情况下,偏师亦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就好比在广陵之战,说得好听些,谢安的主力军当时算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因为谢安所率的主力军从西城门攻入了广陵,这才使得城内的太平军彻底失去了斗志,望风而降;而说得难听点,谢安的主力军当时所起到的作用,纯粹就是打扫战场的收尾工作,毕竟最艰难的战斗,已经由廖立、马聃、费国三人分批给打完了。

当然了,如果单单如此,马聃或许还不至于这般战意浓浓。

事实上,从冀州军整顿完毕开始,费国、马聃、廖立三将便开始了暗地里的竞争,毕竟军中传出了一个叫众将目瞪口呆之余极为眼红的小道消息。

那就是,当击溃北方霸主燕王李茂之后,谢安准备从军中战功卓著的将领中选择一位,推荐为朝廷,升任大将军之职。

大将军啊,那就是军方的最高职位,原先费国、马聃等人说实话对这个职位也算是已经死心了,毕竟有梁丘舞在,谅他们也没有胆子与能力与那位主母争抢,但是后来听说身为冀京四镇之一的梁丘舞按照大周朝廷的祖制并不能兼任大将军之一职,东军上将军已经是她的极限,这不,费国、马聃二人的心顿时就变得活络起来,就连廖立似乎也瞄中了这个军方至上的职位。

如此,也难怪马聃与他所掌的二军战意浓浓,竟在短短一月左右便从江南广陵来到了冀州安平国,以至于当正准备攻城的燕王李茂在瞧见那面硕大的“马”字旗号时,惊得不由双目瞪大,露出一副好似见了鬼般的神色。

他原以为那支驻马观望的军队可能是冀京附近的地方军,见冀京被攻打特地前来相助,可在大将张齐的解释下他这才得知,那竟是南下平叛的冀州军。

“难以置信……这怎么可能?!”

李茂惊呆了,毕竟在他的印象中,谢安与麾下冀州兵应该还在南方平叛,对付秦王李慎与太平军伍衡,以至于当张齐说出那是冀州军时,李茂一时间竟没反应过来。

“这么说,秦王李慎与太平军都覆灭了?”他喃喃自语说道。

“多半是了……”北疆军大将曹达闻言皱了皱眉,沉声说道,“若是江南战事尚未平定,按理来说谢安与李贤都不至于敢抽调兵马回京支援,否则,太平军趁机坐大,谢安与李贤这一年也别想将其歼灭……既然如今冀州军的马聃在此,换而言之,谢安与李贤至少在三个月前便歼灭了南方的太平军……”

不得不说,曹达的猜测什么都对,但是却估错了谢安歼灭太平的真正时间,毕竟,谁能想到马聃竟只用一个月就从广陵赶到冀京?在他看来,谢安很有可能是在三月份歼灭了太平军,此后,冀州军赶了三个月的路程,从广陵赶到冀京,毕竟这样才符合事实。只能说,他太小看了马聃这柄谢安的利剑,或许马聃在杀伤力上不如费国与廖立,但若是说到行军速度与机动性,就算将费国与廖立绑在一块,恐怕也比不上马聃,谁叫马聃出身北地雁门,亦是一位抵挡外戎的名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