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双双两难(二)(第2/6页)

“比起我军,[三王]更加重要么?”将领冯浠诧异问道。

“倒不是这个意思,”刘晴摆了摆手,纠正道,“三王叛乱,属于周国内乱,论恶劣影响程度,还是远远不如我军的。但是诸位莫要忽略,[八贤王]李贤麾下那可是有十万冀州兵的。换句话说,只要谢安顺利率领那六万大梁军抵达江陵,助李贤脱困,与其合兵一处,那么,大周在荆州的兵力,便会多达十五万,这便是兵法中所指的[活势之略]。——将某一支被困的兵力营救出来,使其能够发挥原本具备的实力,从而改变战局。

简单地说,眼下[八贤王]李贤麾下十万冀州兵在南郡江陵腹背受敌,前后遭到[秦王]李慎、[楚王]李彦以及三十一支周国王姓诸侯藩王的围攻,毫不夸张地说,哪怕李贤胸有万千计策,恐怕也难以自保。换句话说,李贤麾下的十万冀州兵,并没有起到原本预期的效果。

但倘若谢安率军抵达江陵,那情况就大为不同了。首先,谢安率领六万大梁军抵达江陵,这对李贤的十万冀州兵而言无疑是最佳的振奋士气的捷报;其次,倘若有谢安替李贤抵挡来自南郡的[楚王]李彦的兵马攻打,那么,李贤便不需要再担忧后背,能够集中兵力对付他面前的[秦王]李慎与三十一支藩王叛军。”

“影响有那么严重么?末将是指谢安率军抵达江陵后……据早先荆州传来的情报,[秦王]李慎与那三十一支周国藩王的叛军加到一块,亦有十余万之数,再加上江陵城[楚王]李彦的四万兵马,就算谢安率六万大梁军支援李贤,双方兵力也只是大概持平而已,甚至于,就算这样恐怕还是三王那边兵力较多。”将领冯浠一脸诧异地说道。

“并非是这样看待的!”刘晴摇了摇头,更正道,“要清楚一点,三王的兵力并非是在一块,秦王李慎与三十一支周国藩王叛军在李贤西北,而楚王李彦的四万兵力,则在李贤东南……”

“这有什么差别么?”

“当然!——这意味着,挡在谢安面前的,只有[楚王]李彦的四万兵力,而谢安却有六万大梁军,换句话说,[楚王]李彦挡不住谢安的!因此,谢安势必能够与李贤汇合,到时候,江陵战场的局势可就彻底改变了。倘若我所料不差的话,李贤与谢安势必会先联手除掉[楚王]李彦,一来削弱三王的兵力,二来打击三王叛军的士气。而不妙的是,由于位置的关系,[秦王]李慎根本无法支援[楚王]李彦。”

“李彦可以避战不出啊,江陵城亦是城墙坚固的坚城,不见得会被谢安轻松攻下吧?”

“确实,李彦确实可以避战不出,但是,他倘若这么做,那就意味着他手底下四万兵力再也无法对江陵战场起不到任何作用,等谢安与李贤合兵击败[秦王]李慎后,下一个要遭殃的,就是他李彦了!——战则必定败于谢安,不战则无异于麾下四万兵彻底消失在江陵战场,这便是谢安率大梁军抵达江陵后,会令当时的战局发生的最大改变!”重重捏了捏拳头,刘晴吸了口气,继续说道,“但是,这得快,若是谢安无法在李贤溃败之前抵达江陵,那么,他六万大梁军过去也只是送死而已。——而眼下我太平军,伍衡副帅的十万兵已前往江东,算算日子早已攻克不少郡县,身在此地的谢安就算有心,恐怕也是无能为力,鞭长莫及;而我等这边四万兵,说实话已无法在继续与大梁军抗衡,是故,倘若谢安够聪明的话,见我军摆出背水一战架势,就应该放弃围剿我军,将兵力投入江陵。——我军……已不再是这场交锋的中心了!”

杨峪闻言默然无语,他从刘晴的最后一句话中听出了叹息与自嘲的意思,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便在于伍衡带走了十万兵,使得刘晴在对面谢安的时候,从一开始便陷入了不利的局面,而更不妙的是,那谢安远不像传闻中所说的那样,贪财好色无甚本事,那厮很有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