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千分之一的得失(五)(第3/4页)

双方在对骂了一两个时辰后,魏虎就撤兵了,周军也未出营追赶,双方没有任何兵力上的损失。

对此刘晴并不感觉意外,相比之下更叫她疑惑的是,那三千离营的周军骑兵并未在入夜时骚扰太平军的营寨。

次日,也就是八月一日,湖口周军大营每隔一个时辰又派出一支千人的骑兵,一共三支,与昨日的情况一模一样。

唯一有所区别的是,今日那三支周军骑兵,是冲着东南去的。

这让刘晴心中更加迷惑,吃过早饭后,对着行军图苦思冥想。

而这个时候,天权神将魏虎则再次带着部下去谢安的周军大营骂战。

可能有了这方面经验的关系,今日魏虎倒也没有被周军将士的骂声激怒,到了傍晚时分便很爽快地带着人撤走了,就仿佛他此行的目的根本不是去逼谢安出营应战,而是单纯跟周军的那一拨士卒对骂一番,待时辰到了,双方各回各的营、各做各的事。

第三天,也就是八月二日,好似终于有了些许改变,尽管周军营寨依旧是按点派出了三支一千人的骑兵,但是这回,这三支骑兵所前往的方向各不相同,一支往西面彭泽郡方向,一支往西南豫章郡方向,还有一支,竟然入驻了距离湖口军营四十里外的一个渔村,向附近当地的渔民征用舟船。

当得知这个消息时,刘晴着实吃了一惊,面色动容地死死盯着行军图,脸上表情连连变换。

说实话,谢安派了一支骑兵去彭泽郡,刘晴并不感觉惊讶,毕竟前两日见谢安不上当,刘晴就知道,自己失去了一颗重要的棋子。

彭泽郡知府于沥,这个太平军好不容易扶持起来的江南大郡知府,已经暴露了他身为太平军内细的事实。

甚至于,在刘晴看在,若是那谢安稍有头脑的话,连豫章郡知府孔焉已暗中向太平军靠拢的事也能猜到。

因此,无论是谢安派兵去彭泽郡、还是豫章郡,这都不出乎刘晴意料,问题在于,谢安此番举动仅仅只是想转移她的注意力,还是真打算趁机先行拿下那两个郡城。

彭泽郡,尽管感觉十分可惜,但是刘晴心中已当它属于了谢安,说到底,她只是扶持了像于沥的几个人控制了彭泽郡,郡城内的军民依然还是听命于大周朝廷。尽管其中有许多人心中对大周朝廷亦怀有恨意,但要他们像于沥那样协助她太平军,那些人是不敢的。毕竟十七年前大周军队血屠金陵城,一气杀了近乎十万人,这着实吓住了好一批江南百姓。

正因为如此,谢安只要亮出身份,轻而易举就能拿下彭泽郡,毕竟于沥已被他控制在手中,彭泽郡内并没有什么有资格主事的官员。

相比之下,刘晴更纳闷谢安派另外一支千人骑兵前往西南豫章郡的目的。

在她看来,因为彭泽郡知府于沥的关系,谢安多半也开始怀疑豫章郡知府孔焉,因此,他很有可能打算先铲除孔焉。

而这对刘晴来说,确实是个问题。

豫章郡的情况跟彭泽郡大同小异,刘晴不过是或控制、或扶持了一些地方郡县的长官罢了,郡中军民却不知情况,这也正是彭泽郡知府于沥被谢安拿下后,他那日随行的四千彭泽郡官兵并没有什么暴动的原因。

说到底,太平军总归是叛军,怎么可能堂而皇之地控制江南诸郡县,要真如此,[八贤王]李贤早带兵打过来了,怎么可能还有那双方相安无事的三年?

而相比于前往彭泽郡与豫章郡的两支千人骑兵,最叫刘晴感到心惊的则是最后那一支千人骑兵,入驻到那个渔村向当地渔民征用舟船的那一支。

谢安好端端的征用舟船做什么?

难不成想从长江逆流而上,操舟船驶入鄱阳湖,从侧面袭击我太平军?

开玩笑!

虽说大梁军的士卒出身中原,并不是像大周大部分北方军队那样不习水性,但即便如此,亦非我太平军将士的对手。在地面上或许大梁军因为装备上的问题能够以一敌二,可若是在水中,自己军中一名士卒能杀对方好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