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胶着(第4/5页)

“这么说,此营一定要拔除?”

“唔,势必要拔除,否则我心不安!——再者,倘若那谢安聪明的话,待我军过后直接袭江陵,支援[八贤王]李贤,到那时,三王腹背受敌,大好局势一朝丧尽!”

“那若是分兵呢?——留下一支军队与那谢安纠缠在此,我等率主力直接取江东!”此番作为主帅的伍衡问道。

“分兵乃是最坏打算……我军总归不如那大梁军训练有素、兵甲齐备,眼下不过是人数占据优势,一旦分兵,势必会被那谢安徐徐吞之,到那时,我军又如何抵御周国的援军?”

听闻此言,卫绉抱拳说道,“公主所言极是,那谢安八万大梁军屯扎在此,犹如眼中钉、肉中刺,岂能视而不见?——末将以为,当务之急还是要先击溃此路兵马,再行攻略江南诸地!”

“……”刘晴闻言瞥了一眼卫绉,点头淡淡说道,“天玑神将说的对,应当拔出这根刺!”说着,她拨转马头,轻叹说道,“收兵吧,那谢安不会出来了!”

“是!”

众太平军将领抱拳领命,数万大军缓缓撤退,这让身在营寨门楼之上的谢安暗自松了口气。

倒不是说谢安怕太平军大举攻打营寨,事实上,这件事他一点也不怕,他还巴不得太平军怒攻他的营寨,因为这样一来,他就能将这十五万大军栓死在鄱阳湖口,谢安心中最怕的,就是太平军分出一部分兵力去取江东,甚至于,这十五万太平军弃他营寨不顾,全数去攻江东。

别看他方才对魏虎说地豪气,说什么只要太平军有胆量去攻江东,他就有胆去攻荆州,但事实上,谢安丝毫不敢轻举妄动。

毕竟这样一来,一旦太平军中途返回,袭大梁军的后方,那才叫灭顶之灾。

或许有人觉得,倘若太平军当真中途返回,谢安可以再建一个营寨,可问题是,眼下这个固若金汤的营寨,可是谢安花了将近一个月才建成的,甚至于,眼下谢安全凭着这个营寨才有资格跟太平军叫板,没有了这个营寨,他八万大梁军恐怕数日内就会被十五万太平军所吞没。

如果说刘晴的难题是如何将谢安从那个堪比乌龟壳般坚硬的营寨中逼出来,那么谢安所考虑的,便是如何将这十五万太平军栓死在这里,用防守恶心死这般反贼,叫他们进不敢进、退不敢退。

反正谢安军中的粮草也充足,在前些日子他与太平军演戏的期间,他运了好些粮草到军中,不出意外的话,支撑个两月不成问题。

两个月的时间,足够朝廷运作,督调兵马前来救援了。

幸运的是,太平军暂时还没有弃谢安这座营寨不攻的意思,在随后的两日里,多番率军攻打谢安的营寨,可遗憾的是,谢安的营寨依旧是稳如泰山。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比起进攻,谢安更加善于防守,毕竟长孙湘雨教导他兵法的过程中,当他与她用沙盘模拟沙场对阵的期间,谢安更多地充当着防守的角色。

原因无他,实在是长孙湘雨的用兵太过于攻击性,那天马行空般的计算能力,弄得谢安都不敢跟她打野战,只能无奈地选择放弃制野权,龟缩在城中狼狈防守,借助城墙的优势一点点挽回劣势。

尽管似那种沙盘演习谢安很少能够赢过长孙湘雨,但不得不说,他也因此获取了不少相关的知识,毕竟长孙湘雨可是一位兵略家。

也正是因为如此,谢安才有胆量将八万大梁军在湖口立营,与太平军在此死磕,因为他在看来,只要他这边不出差错,哪怕太平军有十五万之众,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击溃他;相反地说,若是他能将太平军在此拖住一日,那么显然是为大周朝廷赚取了一分胜算。

至于出营跟太平军决战,谢安完全没有这个打算。

谢安不傻,在接到李贤那封书信后,有几个前些日子没有想明白的疑惑他这会儿也想通了,比如说,太平军为何会主动现身,甚至是暴露主力军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