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李贤的委托(一)(第3/4页)

说到这里,李贤再一次望了一眼李寿,毕竟当初在得知李寿将李慎、李孝、李彦三人外封为王时,他便曾百般劝谏,甚至不惜与李寿在朝上争吵,如今,事实证明李贤当初的推断是正确的。

事实上,非但李贤,长孙湘雨以及当时身陷牢狱的皇五子李承,亦曾断言过,放走李慎无异于放虎归山,只是当时李寿顾念兄弟手足之情,不忍加害李慎,这才使得三年后的如今陷入此等被动局面。

对此,李寿哑口无言,无从辩解。

似乎是看出了李寿脸上的尴尬,谢安本着替他解围的心思,问李贤道,“倘若是此事的话,没必要在此商议吧?——我等不是早就知道了么?”

见谢安有意替李寿解围,李贤也不在意,摇了摇头,从怀中取过一封奏折递给谢安,沉声说道,“此乃是李慎前些日子送至冀京的奏章,谢大人先看看吧。”

谢安接过奏折,翻开瞥了一眼,微微皱了皱眉,喃喃说道,“接其母赵氏往汉中?”说罢细想了一下,谢安感觉这件事大有文章。

“谢大人猜的不错,李慎在试探朝廷,”见谢安面露恍然之色,李贤赞许地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此前先皇驾崩,众皇母皆移居城西北皇柳寺,悼念先皇,包括李慎之母、平原赵家之女,按理来说,哪怕如今李慎已是汉中之王,亦无将其母接往汉中之说,他之所以上奏朝廷……”

“羽翼已丰是么?”接上李贤的话茬,谢安冷笑一声,淡淡说道,“他的意思是,不需要再看朝廷的脸色了,是么?”

“一语中的!”李贤小小称赞了一句,紧声说道,“汉中本乃易守难攻之地,别说六万[白水军],哪怕是两万人,只要在境内各处关隘一堵,我朝廷兵马不得寸进,再者,李慎、李孝、李彦三人抱成一团,合兵不下于十万……”说到这里,他又从怀中取出两份奏折,递给谢安,冷笑说道,“虽说有前后时日之差,可他三人上奏之事,却是一模一样,要说他三人没有私下商议过,呵呵,本相可不信!”

谢安接过那两份奏折翻阅了几眼,果然正如李贤所言,无论是[韩王]李孝还是[楚王]李彦,所奏之事皆是想请朝廷将其生母护送至封国,美其名曰尽尽孝心,可实际上嘛,多半是如今羽翼已丰的他们,不想再让生母继续留在冀京作为人质。

“不好办啊……”谢安微微叹了口气。

“是啊,”李寿闻言点了点头,皱眉说道,“倘若放人,便是朝廷示弱,无疑助长其野心,更有甚者,叫其再无后顾之忧,倘若不放……此三人便能以此作为借口,对朝廷发难,甚至再起兵戈……”

“正是如此!——三王如今羽翼已丰,所欠缺的,不过是对朝廷发难的借口……”说到这里,李贤用询问的目光望向李寿与谢安,毕竟这件事牵扯太大,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很有可能使得整个国家陷入动荡。

“北疆情况如何?”谢安突然问道。

有些意外地望了一眼谢安,李贤沉声说道,“北疆暂时无甚动静,李茂自回北疆后,在境内大肆收捕太平军,可以说,北疆是眼下太平军渗透程度最微小的地方,哦,对了,据消息,李慎曾派使节联系过李茂,不过那使节却被李茂当场给斩了,如今二者关系极其恶劣……呵,总算是个好消息吧!”

见李贤面露苦笑,谢安亦是暗暗点头,毕竟[三王]这边便已有不下于十万的兵力,倘若李慎说动了坐拥北疆的[燕王]李茂,那对朝廷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毕竟李茂在三年前手中便有十万北疆精锐,退一步说,撇开双方联合后近乎二十万的兵力不谈,单单就封地而言,倘若李茂加入了李慎那三王的阵营,无疑会使得冀京朝廷在北、西、西南三面被围,处于地理上的绝对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