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兵发汜水关(第3/5页)

不过,身为一世霸主,曹操如何会被一帮文士说得失了分寸?

只见他一面摆摆手止住了屋内一干文士,一面问荀攸道,“公达,眼下我等可用兵马,乃有几何?”

“这个……”荀攸当即起身,稍一思索,便侃侃说道,“赤壁之战后,我军兵力大损,十损其九,兼之粮草、军械,亦是不足……”

曹操眉头一挑。

“……荆州兵马亦是损之大半,守卫且是不足,无法再行抽调,襄阳曹(仁)将军乃存有两万余兵,汝南夏侯(渊)将军麾下,亦有三万兵。兖州、豫州往年抽调兵马数次,兵力已是大为欠缺……并州、青州、冀州尚未安定,且有幽州、乌桓之忧,若是调兵,恐怕遗有后患;赤壁之战后,徐州仍有四万兵马撤回,不过这支兵仍需抵御江东,不可轻动……若要调兵,恐怕……”

说着,荀攸稍一犹豫,拱手说道,“主公,在下以为,时下实不宜轻易动兵,我军四十余万,沦丧于此,此战已损我根本,数年难以恢复,时下当罢兵事、休养生息,恢复民生、厉兵秣马……”

还不等荀攸说完,便有文士刘丹起身拱手说道,“荀司马此言在下难以苟同,不说张白骑倒行逆施,兴此不义之师,时眼下其大军兵犯汜水关,曹公若是避战不出,天下人还以为……咳!张白骑者,贼寇也!倘若曹公避而不出,贼子气焰更甚,或有天下其余黄巾余孽,借此发难,如之奈何?”

“此言甚是!”

“善!”众文士纷纷附和。

“嘿!”见此,郭嘉摇摇头,侧身对江哲低声说道,“守义觉得如何?”

“倒是有几分在理!”江哲微笑说道。

“在理?”郭嘉哂笑一声,低声嘲讽说道,“夸夸其谈罢了!”

“哦?”江哲愣了愣,转头再望郭嘉时,却见独自饮酒、笑而不语,再望荀攸,却见他离开了席位,正色说道,“刘大人此言差矣!张白骑于汉中大胜,麾下兵马兵锋乃盛,击之不智,不如紧闭关隘,避其一时……”

“荀司马此言莫不是长贼子气焰,灭曹公威风?曹公乃我大汉鼎石重臣,区区张白骑,何足道哉?”

“话岂能这么说,想高祖当初亦曾……”

话还未说话,又有一文士起身,皱眉低喝道,“荀司马此言莫不是将张白骑比之项藉?”

“这……在下……”

“哐当!”便在此时,屋内响起一声茶盏碎裂之声。

众人侧目一望,却见江哲不动声色从地上拾起茶盏碎片,随即面无表情说道,“抱歉,手滑了一下!”

嘿!手滑了一下?分明是你故意砸的好不?坐在江哲身后的司马懿,自是看得明明白白。

“噗!”郭嘉低笑一声,转首一望,却见江哲拾罢地上碎片,故作疑惑说道,“几位大人这么望着在下做什么呢?”

“呵……”被江哲这一打岔,那几名站着与荀攸对峙的文士面色一滞,讪讪坐下。

那面,荀攸感激地望了一眼江哲,继而拱手对曹操正色说道,“主公,张鲁久治汉中,多有百姓推崇,张白骑眼下虽得汉中,却尚未使其归附,或有百姓心思旧主!白波黄巾在时,倒可相安无事,倘若抽兵……在下以为,虽张白骑看似来势汹汹,实则不然,主公只需遣一支兵马守住汜水关,待汉中事变,张白骑思返之时杀出,必得全胜!此乃以逸待劳之策,望主公明鉴!”

荀攸话音刚落,还不待那些文士开口,那面江哲抢先抚掌说道,“善!公达此言大善!”

“嘿!”似乎是明白了江哲的意思,郭嘉亦是笑嘻嘻说道,“好一个以逸待劳之策,妙哉!”

众文士对视一眼,或许是心有顾虑,低头不语。

“以逸待劳……”喃喃念叨一句,曹操望了一眼江哲、郭嘉,展颜说道,“此计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