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布局(一)(第2/7页)

江哲与曹操的意思相差不多,一来是他主张早早解决孙策与刘备一干人等,毕竟他心知肚明,汉末三国指的是曹魏、西蜀、东吴,这里的西蜀,指着的刘备,而不是刘璋,更没有张白骑什么事。

其次嘛,恐怕就是私心了,自江哲娶了秀儿、蔡琰、糜贞以来,五、六年中有大半时间出征在外,就算是战罢归家,也因职务过重,无法陪伴家中妻儿许久,别说秀儿、糜贞,就连当初希望自己夫君出人头地的蔡琰,眼下都稍有怨言。

眼下江哲将近二十六岁,秀儿小其两岁,蔡琰小秀儿一岁,糜贞小蔡琰两岁,乔薇与糜贞同岁,四女都不过是双十之龄,都处在女子花容最美之时,谁不想自家夫君久久陪伴在旁呢?

再说江哲,权利、名望、金钱,俱不是他心中所求,相助曹操征战天下,一来是做力所能及之事,遵行了当初所说的‘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之言,二来是念在与曹操交好,报其知遇之恩,其实,领军作战四、五年,江哲心中早已厌倦,迫切想辞官归家,与妻妾厮守。

可天下未平,江哲如何好意思说辞官,如此一来,他唯有尽早助曹操平定乱世,以待天下大定之时。

是故,在商议对江东用兵之事上,曹操与江哲主张速战,郭嘉与贾诩、祢衡主张缓攻,司马懿无所谓速战还是缓攻,不过就私心来说,他倒也不想曹操这么快就拿下江东,是故附议了郭嘉、贾诩的建议。

如此一来,夹在两方中间的荀攸就有些头疼了,有心附议郭嘉主张,又不想违背曹操意思,思前想后,苦笑不已。

虽说曹操眼下与荀家关系不错,早前也赦免了荀彧,可是谁知日后如何呢?对此,荀攸心中总有些担忧。

眼下曹操帐下文臣武将中,论家室,差不多只有夏侯家与曹家风头最盛,其次便是荀家了,在曹操得势一来,荀家得利的确不少,论底力,恐怕还要隐隐高于夏侯家,这是荀攸心中顾虑所在。

说到这里,要提及一句,其实眼下‘江家’底力也是雄厚,然而,江家不过是借江哲出名的‘新晋世家’,哪里比得上荀家百年世家?

江家,说到底,眼下不过是江哲一人,其膝下二子一女,尚且年幼,江哲本人又不贪恋权位,更别说他日后辞官。

再说,江哲长子与曹操之女曹宪早有婚约,与次子江睿的有婚约的甄家,俨然是不值一提的小世家,换句话说,江家,是倾向于曹家的。

而荀家则不是,早在袁绍尚在世,荀家底力便伸到了冀州等地,这一点,曹操心知肚明,也不说破,然而心中,总难免有些芥蒂。

其次便是荀家的财力、人力,比起正直得有些迂腐的荀彧,荀攸早早便心忧此事,待曹操得势一来,他每每嘱咐家族中人谨慎处事,免得遭了曹操忌讳。

论起功高震主,江哲可谓是风头正盛,然而叫曹操暗有戒心的,反而是最近默默无闻的荀家。

江哲,不过寒门子弟,是一人罢了,而荀家,干粗枝茂,隐隐盖过夏侯家,这难免叫曹操心有不渝。

曹操,本应姓夏侯……

是故,就算江哲再如何名传天下,曹操自然不会心有芥蒂,而他身后曹家,亦不会对江哲有何等戒心,相反,荀家在这方面,就难免遭了曹家忌讳。

自曹操罢免荀彧之后,荀攸一直在设法补救,一面厚交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等大将,一面不遗余力拉拢江哲为其说话,否则若是换做旁人,荀家如何会暗助糜贞、乔薇?

未免遭了曹操忌讳,荀攸向来在商议要事时开口,就算有何想法与曹操不同,他也不会当面说出,而是事后告诉江哲,借他口说与曹操,毕竟曹操与江哲的交情,不是荀攸、荀彧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