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赤壁之战,始(第2/7页)

毕竟,不管是诸葛亮也好,周瑜也好,若是像前次那样,叫曹军迂回踏足长江南岸,对于二人来说,那可是相当棘手的,幸好那次祢衡为避免被刘备军发现踪迹,只带了区区五千人,可是,倘若是五万呢?

另一方面,曹操听从随军司马、参丞相军事荀攸的建议,将麾下徐晃、乐进调至石阳一带屯扎,以换来江哲、曹洪、赵云三人。

毕竟,周瑜眼下屯兵赤壁,江东实力已被逼入长江南岸,再叫江哲屯兵石阳,显然是大材小用了,再说了,眼看着大战将近,作为自己最信任的谋士,曹操如何会叫江哲身处外地?

曹操给徐晃、乐进的命令十分简单明了,肃清长江北岸残余东吴势力,伺机对江夏用兵。当然了,只是配合大军佯攻而已,毕竟徐晃与乐进都是骑将,不习水战。

其次便是迎合郭嘉十万大军抵达。

同孙、刘两家的做法一样,曹操叫麾下大将分别在长江北岸设营,与孙策、刘备隔江而对,一待时机成熟,便大军进攻……

可是,什么叫时机成熟呢?

水军操练完毕?还是郭嘉率十万大军赶至石阳?

其实不过是托词罢了,眼下对于曹操来说,哪里还有什么时机成熟可言。

论实力,曹军四十万,三十万陆军、十万水军,已远远超过孙、刘两家几近十万的兵力,就算郭嘉率军抵达,也不过多了十万陆军而已,对于眼下处境,十万陆军,又能起什么作用?倘若是水军,那自然是另当别论。

战况一时间,几乎又回到了起点,要取江东,仍需借助水军,只不过对于荆州水军,曹操显然是不抱希望,而寄以厚望的曹兵,也就是青州兵、豫州兵,却又不通水性,要训练到他们有能力与江东一战,那要训练到何年何月?

有没有办法,叫不通水性的青、豫两州士卒,也能登船杀敌呢?曹操最近这段日子苦思冥想,犯了数次头风,仍是无计可施。

战事,一时间陷入了僵持阶段,不过无论是曹操也好,孙策、刘备也罢,他们都明白,眼下要么不战,一战……便是大战,不死不休!

建安四年八月中旬,郭嘉率军抵达了石阳,稍稍歇息几日后,开始频频向江夏、夏口施压,只不过东吴大将甘宁亦赶至江夏一带屯扎,对于他精于水战的锦帆军,麾下无水军的郭嘉显然是无计可施。

郭嘉不是没有想过,将甘宁诱上岸上,围而诛之,可惜任凭他如何引诱,甘宁就是不登岸,只率众横行江上,不管郭嘉诈败也好,辱骂也罢。

而同时的,遵从郭嘉以战养战、以战练兵的方针,曹操每每令蔡瑁出寨袭江南,少则数千,多则数万不等,扰得刘备、孙策无法安宁。

而胜率,亦从屡战屡败提升至十战九败……

虽说只是小小胜过一、两场,然而却给诸葛亮与周瑜敲响了警钟,毕竟,曹操坐拥七州,东吴偏安一隅,曹操耗得起,东吴耗不起。

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战术,江哲与祢衡显然是不认同的,可是眼下,江哲也没有良策可以瞬间提升水军实力,祢衡更不必说。

至于贾诩与司马懿……

对于有毒士之称的贾诩来说,就算是用三十万士卒唤孙、刘十万兵,那能又怎样?

至于司马懿嘛,死些小兵小卒,与他何干?相反的,他倒是不怎么希望东吴过早灭亡,这倒并非什么‘鸟尽弓藏’,只不过‘鸟’都死完了,那哪里会再有显示‘弓’威力的机会呢?

他司马懿,眼下可仅仅只是一个徒有虚名、毫无权职的参军而已啊!

曹操也算沉得住气,就这么与孙、刘两家僵持了一个月,不过诸葛亮与周瑜,显然是有些沉不住气了。

比起曹操来,诸葛亮眼下更为顾及东吴,因为刘备的家底最近已经消耗得差不多,在这么下去,恐怕还来不及被曹操灭掉,就先要被东吴吞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