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 1592(下) 第二十章 大明第一间谍(第2/5页)

这两个典故,只要稍具古文化常识的人,都能猜得出来。所以“知吾姓者, 令公之后, 埋儿之父”,是在暗示这个写信的人,姓郭。

“有或之口。”谜底是一个繁体的“國”字。“无才之按”,“按”字去掉提手,谜底是一个安字。

所以诸葛赞画一口说出了这个人的真实姓名:郭国安。

行文至此,不知各位读者对这个名字是否还有印象?

整个抗日援朝中最富传奇色彩的间谍故事,毫无疑问当属许仪后。这位在本书开头便出场了的爱国华侨,肩负着生命危险,周旋于岛津家与秀吉之间,通过弟子朱均旺为大明传递来了弥足珍贵的日军情报。

许仪后的报告,不是他一个人写的,还有另外一个作者。这个作者也是中国人,但却在岛津军中担任职务,级别还不低。他不遗余力地帮助许仪后,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完成了整个报告中最关键的日本军情部分。

他的名字,就叫做郭国安。

许仪后与郭国安的故事,在那之后就中断了。但正如我在上一章结尾时说的,在事隔八年之后,整个抗日援朝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个间谍故事,现在要出演下集了。

话说诸葛赞画破解了这个字谜,认出此人叫做郭国安。但茅国器对这个名字完全不熟悉,仍旧一头雾水,他带着信往回走,一边走一边琢磨,忽然想起来,他身边的参谋史世用,是锦衣卫的人,很有头脑。这些事,说不定锦衣卫能知道点端倪。

他拿着信找到史世用,说先生你知道这怎么回事么?史世用接过来一看,不禁喜上眉梢,连拍大腿:“郭国安,他果然是个信人啊!”

“这么说你们认识?”茅国器糊涂了。

“早认识了。”

“你们在哪认识的?”

“日本。”

茅国器一听,傻了。那会儿出国不像现在这么便当,普通老百姓根本没机会也不想出去。史世用轻描淡写地说在日本见过郭国安,没法不让他震惊。

“对锦衣卫来说,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这句话是我虚构的,但我相信当时史世用肯定对茅国器说了类似的话,而且还说得十分骄傲。

让我们把时间稍微往调一下,调回到万历二十年的年末,看看锦衣卫究竟在日本策划了什么大事。

在万历二十年的年末,日军在朝鲜半岛的攻势已经停止,宋应昌和李如松正在辽东蓄势待发,朝鲜国王困守义州,每天哭哭啼啼。

当时还是兵部尚书的石星,仔细地研读了朱均旺带来的许仪后报告,又综合了朝鲜以及明军搜集来的各路情报,惊奇地发现,日军开战前后的动向,与许仪后的报告惊人地吻合。

石星心想,这是一个重要的人才,他应该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于是他提笔给福建巡抚许孚远写了封信,让他派精干的人前往日本九州,去会一会这位许仪后。许孚远接到石星的请求以后,很快召见了两个名色指挥使,一个叫沈秉懿,一个叫史世用。沈秉懿老不堪用,很快被淘汰,许孚远见史世用这个人器宇轩昂,谈吐不凡,就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

万历二十一年六月,史世用把自己化妆成商人,和另外两位同伴张一学、郑士元乘坐海商许豫之船前往日本。他一路飘洋过海,最后在七月四日登陆于九州平户川的内浦港——顺便提一句,三十一年以后,一个叫做郑成功的中日混血,是在这里降生。

史世用登陆之后打听了一下,发现自己下船下早了。内浦和萨摩虽然同属九州,距离还是差的有点远。他再一打听,得知岛津义久和许仪后去名护屋去见秀吉了。他胆子不小,直奔名护屋而去。到了名护屋以后,他与张一学兵分连两路,史世用去找许仪后,张一学、郑士元负责去把名护屋的地理形势偷偷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