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杀鸡儆猴(下)(第2/3页)

说话的却是新科进士黄宗耀,科举后,除前十名直接补充六部外,其他皆须见习一年,这次的学习,也是见习内容之一,进士和官员打散在一起,也能混个人缘,这黄宗耀分到丁四组,正好和周乾在一组,偏他问题最多,其他老吏根本就不睬他,惟独这周乾还能和他说两句话。

“嘿嘿!”周乾冷笑一声,昂起头来,摆出副教诲的架势,杀人那会儿,他夹着尾巴,看人脸色乞生,学习了这几天,他也悟出点名堂来,李思业杀人其实是在清洗异己,哪会把他这样的芝麻小官放在心上,既想通此节,心也就舒开了,每顿都能吃三大碗饭,脸也渐渐变得丰腴起来。

“那是你没有学明白此令,令上不是写得很清楚吗?‘林乃涵养水源之本,不可断其根’,说白了就是不要让树死掉,你们这些书呆子,不通俗务,樵夫砍些枝蔓,只要不伤树干,也就不妨事了。再者,你可知为何要保护林木,我记得昌邑县前些年百姓随意砍伐,后来春旱,各处的井都枯竭,惟有林木茂盛处井水不断,这才救了急,所以这保护林木,只有让老百姓清楚它的好处,才能有效果。”

“说得好!”

众人急转回头,却见门口涌进一大群人,正是李思业来视察官员的学习进度,几个昏睡中的老吏此时反应异常敏捷,早点头哈腰迎上前去见礼。

李思业笑容和蔼可亲,和众人一一握手,嘘寒问暖,又给了几人肩窝一拳,说几句荤笑话,仿佛是多年未见的老友重逢。

他上下打量周乾一眼,笑道:“是我不通下情,这位知县我却脸生,好象没有见过。”

“不敢!不敢!总管政务繁忙,属下又长了一张万人脸,记不住也是正常的。”见李思业的手伸过来,周乾吓得一哆嗦,慌不迭伸出双手,象寻到无价之宝似的,极小心地捧住。

“你刚才说到了点子上,再好的律令也要百姓理解,方才能贯彻好。”又扫了众人一眼道:“你们可记住了?”

“是!是!属下们都记住了。”李思业见他们答得顺口,知道是敷衍。他说的可不是容易办到的事,自古以来,统治者都以愚民为要务,恨不得天下人都是傻男蠢女,惟恐开了民智危害到自身政权安稳。因此,这律法从来都是对官不对民的,官的话就是律法,草民只有服从的命,李思业却想反其道行之,要民知法,说起简单,要真正做到却极难。

心中暗暗一叹,不过眼前之人却似乎有点与众不同,又笑道:“看你的品阶应是知县,不知你在哪里为任?叫什么名字?”

“李总管,他是潍州昌邑县的知县,名叫周乾。”一旁的许衡见李思业颇重视此人,急忙介绍道。

“潍州昌邑县?好象在哪里听说过,对了!”李思业登时记起,萧进忠曾给他汇报过,福星酒楼纵火案,不就是他吗?不过此时倒不好提此事,见周乾头发花白,便关切道:“看你年纪轻轻,如何头发反倒花白了,可是公务太辛苦了么?”

周乾望着李思业亲切真诚的笑容,突然产生一种错觉,或许那天发生的屠杀,主公并不知晓,是他手下人擅自所为,周乾鼻子发酸,心中一阵冲动,只恨不得将心都剖出来,又想起自己财迷心窍做下的蠢事,再也忍不住,‘扑通’跪在地上道:“总管,我的头发不是公务繁重变白的!”

于是,便将他如何发现案情端倪,王员外又如何夜访,送了二百两银子,他又如何财迷心窍,收了贿赂,来益都后又怎么害怕,连头发都急白了,都一五一十、毫无半点隐瞒说了,最后眼睛通红,颤声道:“我的父亲临死前再三叮嘱,要我清廉为官,不料我一时糊涂,让他老人家在九泉下难以瞑目。”

说完,竟捂着脸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