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六十一章 动之以情(第2/3页)

不多时,张公瑾送走了杨峻,又返回了书房,他行一礼道:“殿下,此人应该问题不大了。”

李世民摇了摇头,冷冷道:“此人居心叵测,城府很深,你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能太相信他,不过他的两个儿子确实是他软肋。”

“殿下,要不要把他的两个儿子弄进王府来,逼他效命。”

李世民背着手走了几步,最后他停住脚步道:“倒也不必这样做,这样反而会惊动太子,杨峻就成了废棋,最好的办法是引而不发,监视住他的两个儿子,但又不动他们,杨峻是聪明人,他会乖乖听话。”

“殿下果然高明。”

张公瑾赞叹一声,又问道:“那杨嵘怎么办?”

李世民鼻子里微微一哼,“杨嵘此人名声太坏,估计太子也不会太信任他,用他做饵,我们暗渡陈仓。”

……

洛阳,杨元庆从襄阳返回中原后,已经快半个月了,他一直便呆在洛阳,每天都十分忙碌,接见从河南道十二郡络绎赶来的官员,视察农田水利情况,探访民生。

洛阳城在去年冬天经历了最后一次大战后,几乎成了一座空城,人口只有七千余户,不足五万人,昔日的园林琼海已经损毁殆尽,变成了一片片农田,亭台楼阁化为残垣断壁,满目疮痍,杨广曾经穷天下之财打造的一座繁华大城,已经无比衰败。

不过在数万隋军近半个月的清理整顿之下,洛阳城的污秽垃圾都已填埋干净,整个城池虽然人烟稀少,倒也干净清爽,整个城池焕然一新。

天刚刚亮,洛阳城门便像往常一样地开启了,早等候在城外的数百农民一拥而进,挑着菜担,推着鱼车,争先恐后进城做买卖,远远的,还有千余名骑着毛驴、赶着骡车的移民,扶老携幼,带着微薄的家当,准备返回洛阳城。

这些原本都是洛阳居民,躲避战乱而离开了洛阳,随着战乱结束,他们开始返回自己的家乡,几乎每天都有数百人、上千人从各地返回,守城的士兵早已司空见惯,也不盘问,任他们进城。

在人群中跟着几名骑马的官员,为首之人正是从太原赶来的杨师道,身后四五人都是他的随从,虽然是隋朝相国,但杨师道却没有摆出高官架子,而是跟随着大群民众中,慢慢进城。

“杨相国!”

城头上忽然有人大喊一声,杨师道一抬头,只见是一名校尉模样的军官,但在他旁边一名头戴金盔的将军正笑眯眯地看着他,正是杨元庆,杨师道心中一热,向城头挥了挥手。

进了城,杨师道翻身下马,快步上了甬道,向城头上走去,杨元庆已满脸笑容地等待他多时了,“我估摸着杨相国会来,所以一早在城头等候,果然来了。”

杨元庆半真半假地开着玩笑,两人一起哈哈大笑起来,几个月不见,两人皆感到份外欣喜,杨师道上下打量杨元庆,见他变得又黑又瘦,下颌长出硬硬的短茬,不由感慨道:“殿下辛苦了。”

杨元庆微微一笑,“打天下嘛!哪有那么舒服的事情,总归是要辛苦的,不过这种苦日子快到头了。”

杨师道听出了杨元庆话中有话,连忙问道:“殿下准备什么时候攻打关中?”

“这个问题不急,我带你看一看洛阳新貌。”

杨元庆命人亲兵准备马匹,他和杨师道翻身上马,在数百亲兵的护卫下,沿着定鼎门大街向北缓缓而行。

杨元庆用马鞭指着两边的坊墙街市,“刚进洛阳时,真是一片狼藉,到处是人畜死尸,臭气熏天,还好,清理了半个多月,又用石灰水洒街,现在再也没有了污秽之物,变得干净清爽多了,现在每天都有人往回迁移,县衙内忙得一塌糊涂,基本上都是来置换房契。”

“殿下有没有考虑迁都洛阳?”杨师道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