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二十四章 安抚江南(第2/3页)

“岑长史,多谢你了。”

“为殿下效力,是我的荣幸。”

岑文本嘴唇动了动,他想问问自己的安排,可是他又问不出口,杨元庆仿佛明白他的心思,便微微笑道:“武将只是征战,但治理地方,安抚民众,还需要用文臣,岑长史是相才,我焉能不知,如果岑长史不嫌弃,就暂时出任江南西道安抚使,兼任豫章郡太守,替我稳住民情,安抚官员,将来一统天下,我会另有重用。”

岑文本心中明白杨元庆的意思,让自己替他稳住荆襄,将来自己必将进入朝廷,为荆襄派系的官员代表,入相都有可能,他心中大喜,深深行一礼,“愿为殿下效力!”

杨元庆点点头,“长史先去协助谢将军控制军队,随后出任地方官。”

“卑职明白了!”

岑文本施一礼,便进帐去了,杨元庆翻身上马,留下三千骑兵暂助谢映登,他则率领一万七千骑兵向隋军大营奔去。

大军经过赤龙岗时,杨元庆放慢了马速,遂令左右:“让王君廓来见我!”

片刻,王君廓催马上前,躬身施礼道:“参见殿下!”

杨元庆沉思片刻,缓缓道:“现在刚刚剿灭李密,江南事务繁多,我一时无暇再顾兵事,然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你可率一万骑兵火速西进,绕过荆襄唐军,占领夷陵郡,只要你守住夷陵,那你将是荆襄战役的第一功臣。”

王君廓明白了杨元庆的战略,下一步必然是攻打荆襄了,而夷陵郡正好扼住荆襄和巴蜀之间的通道,拿下夷陵,也就切断了荆襄唐军的退路,战略意义十分重大,他立刻躬身道:“卑职绝不会让殿下失望!”

……

当天晚上,王君廓便率一万骑兵渡江南下,从南面绕道向夷陵郡进发,两天后,谢映登整军完毕,杨元庆用江阳仓的兵甲重新武装了杜伏威的江淮军和谢映登的荆襄军,两支军共计十万人。

杨元庆随即命他们从长江两岸向西进发,杜伏威军进兵永安郡,谢映登军进兵江夏郡,同时任命韦云起西征元帅长史,代行元帅令,率三百艘大船满载粮草顺江而进,协调指挥两军,两支军队一南一北,互相呼应,互为犄角。

而杨元庆本人则渡江到了丹阳郡内,他需要亲自安抚江南各郡,使民心向隋。

……

丹阳郡也就是从前陈朝都城健康及其以西地区,隋军在攻克南朝后,杨坚下令夷平健康城,烧毁宫殿,从前繁华的健康城毁于一旦,只剩下不到一半的城池,改名为江宁县。

虽然只剩下一部分城池,但依旧是江南繁华之地,有人口三十余万,很大一部分都是北方大乱后,南逃的北方平民。

尽管南方也有沈法兴、李子通等人兴兵作乱,但比起北方的民不聊生、赤野千里,还是要好得多,再加上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一年两次的收获,这就保证了底层民众最起码的生活。

正是种种优越条件不断地吸引北方民众南逃,在隋末动乱后,南方再次成为人口众多的富庶之地,历史上正因为有了南方的经济支撑和大运河便利的运输,才使得唐朝迅速度过了建国初期的困境,很快便进入了贞观之治的繁盛之世。

早在赤龙岗大战之前,杨元庆便派裴蕴、虞世基和萧钜三人为江南安抚使,招降江南各郡,尽管在一段时间内,江南各郡名义上都投降了魏国,但毕竟李密南下时间不长,并没有真正使南方各郡臣服,江南各郡县只是惧于魏军之威,不得不表面上应付。

但隋军南下却完全不一样,隋朝本身就是正统,加上它推行的轻徭薄赋和休养生息良策完全符合江南各郡利益,再加上杨元庆亲自来南方安抚郡县官员,这便使隋朝南下得到了江南各郡的热烈欢迎。

当杨元庆乘坐的大船缓缓靠近了江宁县码头,码头上顿时欢腾起来,敲锣打鼓,舞狮舞龙,远方的数万民众爆发出一片激动地呐喊声,热烈地鼓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