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二十三章 断绝利益(第2/3页)

萧铣取出一支白玉令箭放在桌子,“殿下,这支白玉令箭可以调动所有萧梁军,我就交给殿下了。”

“呵呵!梁公放心,我一定会妥善处理好你的军队,不会出任何意外。”

杨元庆随即命韦云起安排萧铣出任之事,韦云起领着萧铣去了另帐。

这时,王君廓快步走进大帐,躬身行礼,“启禀殿下,那二十四员大将已经稳住了。”

杨元庆背着手走了几步,望着帐顶沉思良久,他慢慢回头森然令道:“这二十四人一个不留,全部灌醉后杀掉,要做得隐秘一点。”

杨元庆始终不是很放心萧铣,他不仅要把萧铣调离荆襄,同时还要断绝他一切造反的可能,二十四名大将都是萧铣的心腹,绝不能再留给萧铣。

“卑职明白了,一定会做得干净。”

王君廓迟疑又道:“殿下为何不在萧铣去江都的半路杀了他,以绝后患?”

杨元庆微微叹了口气,“这个萧铣心性反复,我何尝不想杀他?但他毕竟萧梁之主,萧梁贵族在荆襄乃至南方都影响巨大,杀了他,恐怕会激起南方之乱,不利于我稳定南方,只要严密监视住他,他就不会有任何机会。”

王君廓这才恍然大悟,“殿下目光长远,卑职不如,卑职这就去处理那二十四将。”

“去吧!除掉二十四将,立即出兵,收编萧梁军。”

“遵命!”

……

接受投降的军队从来都是一个难题,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利益再分配,只要涉及利益,稍有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大麻烦。

比如曹操第一次打宛城,就是没有处理好利益关系,让张绣察觉到了曹操骨子里对他的轻视,他便意识到曹操会夺他兵权,于是再反,差点要了老曹的命。

一般情况下,都是让投降将领继续领兵,比如杨元庆让盛彦师继续统领会宁郡军队,让杜伏威继续统领江淮军,也就是为了不触犯主将的利益。

但对萧铣,杨元庆却是夺取了他的军权,这也是因为萧铣在关键时候险些被李密说服,让杨元庆看到了他的反复,心生疑虑,担心他在隋军对荆襄唐军作战时再生波折,这种情况下,杨元庆就算不杀他,也绝不会再把军权给他。

所以杨元庆一方面调走萧铣,另一方面杀死萧铣的二十四名领军大将,这就是彻底铲除萧铣的军方利益,但还不够,他必须要全面收编萧梁军,使他们变成真正的隋军。

萧铣的四万五千军队驻扎在赤龙岗以西,是一座占地约百亩的大营,另外,萧梁水军数百艘大船则停泊在西南三十里外的历阳港。

天色渐晚,士兵们都早早准备休息了,昨晚一场大战,士兵们一夜未眠,众人都疲惫不堪,吃罢晚饭便入睡了。

大营里一片昏黑,岑文本的大帐里还亮着灯,大帐内,岑文本正背着手来回踱步,显得有些心绪不宁,他确实有点紧张,梁公带领二十四将去隋营负荆请罪,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一点消息都没有。

岑文本很担心他们会出意外,更担心杨元庆出尔反尔,杀了萧铣,毕竟萧铣这次表现不够坚定,很容易让人猜忌,但岑文本又希望杨元庆能放过萧铣。

这不仅仅是一个遵守承诺的问题,而且涉及到杨元庆没有心胸和眼光,安抚住萧梁,也就安抚住了荆襄,当年文帝杨坚就是接受了萧梁的投降,才得到稳住荆襄,他不相信杨元庆连这点政治眼光都没有。

岑文本很敬佩杨元庆,笼络山东士族,统一北方,稳定中原,在短短几年内便迅速奠定了天下大势,使天下一统的强盛王朝再次出现。

岑文本很愿意为杨元庆效力,可他又担心杨元庆做出有违信誉之事,令他无法接受。

就在这时,门口一名守营门士兵紧张地禀报道:“启禀长史,大营外有异常,请长史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