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长风破浪会有时 第五章 出海远征(第2/3页)

“回禀殿下,来了三千余人,造船驾船都是好手。”

杨元庆点点头,回头对众人道:“去帅帐说话。”

他又对张龙张虎道:“你们也来,我有话问你们。”

杨元庆带着众人向帅帐而去……

帅帐位于营地的最东面,是专门为杨元庆而准备,从太原运来的沙盘已经拼接而成,方圆约三丈,包括关陇、河北河东、中原、江南、荆襄及巴蜀,几乎就是一座天下沙盘图。

沙盘此时还没有完全布置好,行军司马韦云起正带领十几名参军事将各个驻兵小旗插在城池之上。

韦云起也算是隋朝老臣,今年已年近五十,官任鸿胪寺卿,这次是杨元庆点名把他召来出任行军司马。

杨元庆知道他是行军打仗的大才,而且极善于协调各方关系,让他终老于朝堂,实在是有点可惜。

韦云起一直想和杨元庆说几句话,但总没有机会,此时他见杨元庆站在沙盘前沉思,便上前低声道:“殿下,卑职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元庆看了他一眼,点点头笑道:“你说吧!”

“卑职以为,殿下这一招瞒天过海的策略确实很高明,但为什么殿下要亲自去打李密,毕竟西线和中线都还有对峙,殿下应该坐镇洛阳三面指挥,江南一面让一名大将担任即可。”

杨元庆摇了摇头叹道:“我何尝不知道呢?我让秦琼率十万大军入驻关内,命徐世绩率五万大军进兵南阳,如果仅仅只是打李密,我让罗士信前去便可,可这里面涉及到稳定江南,就非我亲自前去不可了,如果江南不稳,很可能又会出割据势力,这就会影响大局。”

韦云起默默点头,又道:“听殿下的语气,似乎把江南看得很重。”

“那是当然,只有稳住南方,才能依靠南方的税赋支持朝廷,才能有利于北方民生的恢复,现在大隋北方千疮百孔,唯有依靠南方输运钱粮物资,才能渡过开国难关。”

杨元庆说的是实话,历史唐朝初年之所以能迅速恢复经济,实现贞观之治,根本原因就是靠南方的财力,靠隋朝大运河的开凿,通过水运将南方钱粮源源不断运来北方。

而中唐时期出现开元盛世,同样也是因为疏通了漕运,使南方物资能大量北运,使关中及北方的物资空前繁荣。

唐朝的两次兴盛和安史之乱后苟延残喘百余年,实际上都是得益于大运河的漕运,而宋朝索性就直接建都在运河之畔。

韦云起明白杨元庆所指,也赞成杨元庆重视南方的思路,他又沉思片刻道:“殿下,这样说起来,巴蜀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杨元庆微微一笑,“古人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巴蜀的重要性我自然明白,我心里如明镜一样清楚。”

韦云起呵呵一笑,“殿下明白就好,卑职就不多言了。”

杨元庆的思路又回到了这次航行上,大方略方面他已经考虑好,但一些细节他需要再向经验丰富海员确认一下。

杨元庆向张龙张虎兄弟笑着招手道:“请两位过来!”

大帐内都是亚将以上的军官,张龙张虎兄弟地位低微,一直躲在角落,不敢吭声,杨元庆忽然叫他们,将他二人吓了一跳,连忙上前施礼,“请殿下吩咐!”

“我想问你们二人,从这里出海航行到长江口,需要多少时间?”

兄弟二人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这条线路他们走过多次,了如指掌,张龙立刻躬身道:“启禀殿下,如果顺风的话,十天便可到,如果是逆风,最快也要半个月。”

说起顺风,旁边王君廓接口道:“这几天我发现都是南风,偶然也会有北方,好像风向不定。”

这也是杨元庆想了解的一个问题,他刚才在码头时就发现旗脚飘向北方,明显是东南风,这让他有些担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