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一百三十六章 利益攸关(第2/3页)

……

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保证自己一贯正确,就算是老谋深算之人,也不可能做到百无一漏。

尤其在利益攸关之时,智者因为过于自信,反而会做出一些不明智的决定,从而铸下大错。

裴矩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因为太自信,所以他做了一件极为冒险之事,是不是蠢事还不得而知,但对裴矩而言,他被形势所逼,不得不走出这一步。

这两天裴矩一直在关注瑞兆之事,瑞兆的出现在太原城已闹得沸沸扬扬,全城上下都在谈论杨元庆登基之事,可以说杨元庆登基已经是家喻户晓,深入民心。

更重要是,他的登基已经成为天下人的期盼,从他回来时的满城欢迎,便可以看出,他的登基已是人心所向。

不仅是民间,官场内更是暗流汹涌,光裴矩掌握的情况,已经有三股人在发起登基请愿,这个时候,谁都想抢到拥立之功,甚至包括苏威,裴矩很清楚,苏威也在策划拥立杨元庆。

但裴矩之所以制造瑞兆,并不是为了立下什么拥立之功,他是有更深的用意,他是希望杨元庆在太原登基,而不是在长安登基。

这涉及到河东世家的最切身利益,如果在太原登基,那么河东系的官员将分得极大一块利益,而河东系官员多多少少都和裴家有关,裴家必然是最后的得益者。

相反,如果杨元庆在长安登基,那么河东系官员必然会被边缘化,这么多年来一直跟随自己的河东系官员,也将对裴家失望,这对裴家未来的前途将产生重大影响。

裴矩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些利益纠葛,这次隋突大战的胜利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契机,劝说杨元庆登基,如果杨元庆不肯,那就用民意和朝臣之意逼他登基。

如果说裴矩只是为了家族利益而推动杨元庆登基的话,他还不至于利用杨元庆的长子杨宁去埋玉玺,毕竟这样做风险太大,一旦被杨元庆知道,自己很可能就会失去楚王世子这颗最重要的棋子。

主要是一种更大的风险在威胁着裴家的利益,那就是关陇贵族和杨元庆的和解。

他也是不久前才知道军器监令张雷竟然是独孤家族之人,真名叫独孤雷,杨元庆显然早就知道了,这也就说明独孤家族和杨元庆早有了勾结。

尽管杨元庆当年是杨广打击关陇贵族的急先锋,和关陇贵族结下了不解之仇,但时移世易,随着他身份的变化,他和关陇贵族的仇恨也会渐渐消淡,尤其是关陇贵族主动投靠,更会使他们一笑泯恩仇。

独孤家已经投效了,那么窦家、长孙家、于家、宇文家、侯莫陈家等等关陇贵族,他们会不投靠杨元庆?

一旦杨元庆拿到关陇贵族,他必然会把关陇贵族和关陇士族整合,用来平衡山东士族的力量,这个时候,杨元庆能否在夺取关陇前登基,对山东士族就显得尤为紧迫了。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他是不会动用杨宁这颗棋子,裴矩心里有数,就算被裴敏秋发现,她也会隐瞒下来,不会告诉杨元庆。

不过裴矩却没有料到,杨元庆居然在昨天返回了太原,这便使他的心中有点紧张起来,他以为杨元庆会先去荆陉,然后再会太原。

就在裴矩坐在书房沉思这件事之时,门外传来一阵奔跑声,只听裴曜在门外急声禀报:“家主,王妃来了!”

裴矩吓了一跳,慌忙命道:“快开大门,铺红地毯迎接。”

尽管裴敏秋是裴家孙女,但她的身份毕竟是楚王妃,将来还会是皇后,裴矩一点也不敢怠慢,他连忙换了一件衣服,也匆匆迎了出去。

裴敏秋是轻装而来,没有事先通告裴府,也没有送来正式文函,也就是说,裴敏秋是以私人身份回娘家。

她确实是以私人身份回娘家,她要找到祖父,和他把话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