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一百三十五章 泄露天机(第2/3页)

杨元庆摇了摇头,“从今年开始,以后都没有什么特殊名单,一律公平录取。”

刚说完,他猛地想起一事,从旁边抽屉里找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名字,他把纸条递给杜如晦,歉然笑道:“当然,个别特殊情况可以考虑,这个人若来参加科举,录取他,并定他为第十一名,放县令。”

杜如晦接过纸条看了看,只见上面写的名字是‘皇甫乔’,他愣了一下,姓皇甫,这会是谁,难道是原来洛阳相国皇甫无逸的后人?可是又想不起皇甫无逸和杨元庆有什么交情。

杨元庆笑了笑,“不是什么名人,只是一个故人之子,早已隐居,我答应过他,给他儿子一个前途。”

“卑职明白了。”

杜如晦小心地把纸条收入怀中,他又喝了一口茶,这才把话题转到今天的重点上,他小心翼翼道:“殿下知道这些天太原盛传之事吗?”

“你是说瑞兆之事?”

杨元庆目光一挑,锐利地盯住了杜如晦,“那些瑞兆是紫微阁策划的吗?”

“不!不!不!”杜如晦慌忙摆手,“没有殿下的同意,紫微阁怎么敢擅自做主,不是我们所为,我们也正在查,只是现在还没有线索。”

杨元庆点点头,他也相信不是紫微阁所为,但杜如晦的正式表态还是让他松了一口气。

“这件事紫微阁就不要查了,我已让魏贲去查,你们的能力比不过他们。”

“这倒也是!”

杜如晦苦笑一声,他们确实比不过,但他今晚要说的不是这件事,而是登基的大问题。

“殿下,关于……登基之事,且不说那些瑞兆,但文武百官确实是希望殿下能尽早登基,据我所知,已经有官员在私下联系,要写百官请愿书呼吁殿下登基,紫微堂也是这个意思,殿下,战胜突厥,民意高涨,正好顺势而为。”

说完,杜如晦满怀期望地注视着杨元庆,但杨元庆还是摇了摇头,“我不妨给你交个底,在灭掉唐朝之前我不会登基,就算攻下关中也不会,这是我早已决定之事。”

杜如晦见杨元庆态度坚决,只得罢了,这个不是故意推迟,而真是早有计划。

“好吧!那卑职就不打扰殿下休息了,其他事等殿下从井陉回来后再说。”

杨元庆点了点头,吩咐外面亲兵,“送给相国出府!”

杜如晦拱手告辞,可走到门口他想起一事,脚步迟疑了一下,杨元庆眼光极为锐利,一眼便看出了杜如晦心中还有事,便笑道:“相国还有什么事要说?”

杜如晦慌忙摇头,“不!不!没事。”

杨元庆看出了他的慌张,有些不悦道:“老杜,从大业元年你就跟我去丰州了,你一直是我最信任的人,难道还有什么事要瞒着我吗?”

杜如晦叹口气,“不是卑职要隐瞒殿下,实在是因为关系到殿下的家事,卑职不敢乱说。”

“我的家事?”

杨元庆更加狐疑了,语气变得强硬起来,“你说!什么家事?”

万般无奈,杜如晦只得吞吞吐吐道:“大概在四五天前,世子问过我关于瑞兆之事,就这件事,别的没有了,卑职告辞!”

说完,杜如晦慌慌张张地走了,他心中十分懊悔,刚才为什么要迟疑半步,被杨元庆看出来,走出房门,杜如晦狠狠抽了自己一记耳光,“你这张该死的嘴!”

房间里,杨元庆眉头皱成一团。他在体会杜如晦这句话的深意,什么叫做世子问过他瑞兆之事,他知道杜如晦绝不会无的放矢,说这话,肯定是有深意。

可瑞兆之事,和宁儿有什么关系?杨元庆背着手走了几步,他的脚步忽然停住了,他想到一件事,难道是宁儿?

杨元庆的脸色在这一刹那大变,他终于明白了杜如晦的深意,杜如晦其实是在指王府玉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