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一百二十章 绝妙好计(第2/3页)

正是有了河西走廊上的战马,打造了大隋强悍的骑兵,才使得大隋在与强盛的突厥作战时屡战屡胜,继而开边拓土,疆域远至西域万里。

目前唐廷接管了隋朝的牧场和战马,战马数量虽有下降,但依然有四十万匹之多。

对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唐廷也格外重视,在灭掉西凉国后,李渊任命族弟李神符为河西行军元帅兼凉州总管,统帅除敦煌郡以外的河西三郡兵马,共计三万余人。

危机笼罩在会宁郡上空,会宁郡银矿关系到隋唐两朝的国运,也成为了两朝争夺的焦点,在李建成的军队部署中,他也考虑到了杨元庆的一万骑兵很可能会北上会宁郡,便在会宁郡部署了两万军队。

但李建成却没有想到裴仁基会率一万五千丰州军从灵武郡南下,形成了对唐军的南北夹击之势,当他意识到这个严重问题时,危机已经形成。

在李建成的再三恳求下,李渊终于答应从河西派兵支援会宁郡,尽管李渊不想和杨元庆再战,但他也绝不愿意失去会宁银矿。

……

在茫茫的戈壁滩上,一支浩浩荡荡的骑兵正沿着戈壁滩上的宽阔驰道疾速向东奔行,旌旗铺天盖地,这是一支两万人的唐军骑兵,为首大将正是襄邑郡王李神符。

李神符年约三十七八岁,长得酷似其兄李神通,一条通天鼻长得极为高挺,两眼炯炯有神,使一把六十斤重的雁翎长刀,弓马娴熟,武艺出众。

河西道原本是李神通的势力范围,在李神通又接管了关内道南五郡后,他便推荐李神符主管河西军政。

可谓每人各有心机,李建成是想趁机收回河西势力,而李神符也同样是想借这次机会接管会宁郡,重新控制关南五郡。

所在他在接到李渊的飞鹰手谕后,便连夜率两万骑兵疾速赶往会宁郡,正如裴仁基的判断,仅仅用一天一夜,李神符大军便渐渐接近了黄河。

天色已是下午时分,太阳温淡的光芒照在沙石遍布的戈壁滩上,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或许受北方贺兰山脉的影响,黄河以东降水丰沛,冬天白雪皑皑,而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却降水稀少,冬天也极少见雪,形成了一片近百里的戈壁滩。

李神符对这一带的地形极为熟悉,他知道马上到黄河了,便命令大军放慢了马速,缓缓而行,等待斥候的消息。

这时,远处一队骑兵疾奔而至,李神符精神一振,这是他派去的斥候回来了。

片刻骑兵队疾奔至他眼前,在队伍中有一名报信军士,斥候队正将报信兵引了上来,单膝跪下禀报,“启禀大帅,黄河边并无埋伏,但我们遇到了盛将军派来的报信校尉。”

李神符打量这名校尉一眼,只觉有些眼熟,好像是盛彦师的亲兵校尉,“你是……孙校尉吗?”李神符勉强记得他的名字。

校尉单膝跪下,行了一礼,“卑职正是孙达,几个月前奉盛将军之命给殿下送过一封信。”

校尉又取出令箭,双手呈上道:“因为怕被隋军拦截情报,所以没有书面信件,只有口信。”

李神符接过令箭看了看,又问道:“什么口信?”

校尉沉声道:“今天中午杨元庆率军南下银矿山,只剩下会宁县北面的裴仁基一万五千军,盛将军希望和殿下分工,北面的裴仁基部由我们对付,南面去矿山的杨元庆只有一万骑兵,就由殿下负责歼灭,功劳三七开,殿下占七分。”

李神符仰天大笑,盛彦师的如意打算真的是绝妙无比,居然让自己去对付杨元庆,好像还给自己占了大便宜,盛彦师是希望自己和杨元庆两败俱伤,然后他在来攫取这个大功劳,顺便把自己的军队也收归己有,难怪太子视他为心腹,果然是很有心计啊!

李神符脸一沉,“我是郡王,是河西行军元帅,轮不到他盛彦师来安排我,既然圣旨是命我保住会宁,那这里就由我来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