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一百一十一章 意外发现(第2/3页)

杨元庆在亲卫们簇拥下,骑马缓缓而至,县令韦义节则骑马跟在一旁,他满脸愁容,这些都是税粮,全部放粮赈济,他怎么向朝廷解释?

杨元庆马鞭一指排队领粮的民众,对韦义节道:“这些民众大多衣裳褴褛,很明显是贫苦之人,把粮食赈济给他们,难道不是好事吗?韦县令为何还这般愁眉苦脸?”

韦义节心中暗叹一口气,只得欠身答道:“殿下是执掌天下之人,应该明白朝廷自有其法度,该怎么赈灾,赈济多少粮食,户部自有安排,哪些人该领粮食,哪些人不该受粮,作为县令,我也知道,而不是像殿下这样胡乱放粮。”

“你是说我胡乱放粮?”杨元庆面有愠色。

韦义节心一横道:“那是当然,殿下看这些民众个个衣着褴褛,可是很多人脸色却很光润,焉不知他们是故意穿上破烂衣裳来领粮,甚至还有地主富人也混杂其中,小民狡黠之心难道殿下会不知?”

杨元庆一怔,他忽然仰头大笑起来,“慷李家之慨,我管他穷人富人,等我回头把广通仓的粮食也放了,让李渊大哭去吧!”

韦义节愈加心惊,却不知该怎么说,杨元庆收了笑容,回头看了他一眼,点点头道:“我发现韦县令很对我胃口,既然李渊待你不仁,你就跟我走吧!我让你出任大隋的户部侍郎。”

韦义节苦笑一声,“殿下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我若跟殿下走,我的名节就完了,请殿下体谅。”

“名节?”

杨元庆摇摇头,“你以为刘文静是怎么死的,我不妨明着告诉你,一切都是我布的局,利用唐朝那些愚蠢的探子,其实李世民心里也明白,可是他为了杀刘文静,除去李建成的左膀右臂,便将计就计,真正被蒙骗的,不过是李渊罢了,你特无辜被贬,又何必为唐朝高层的权力之斗守什么名节?”

韦义节这才如梦方醒,半晌道:“我说的名节和刘文静无关,我既为唐臣,自然该忠于圣上,若我为了高官厚禄就跟着殿下走了,那就是我对圣上不义,我不能走,若殿下强迫,我也只能一死效忠。”

“好吧!既然你不肯,我也不勉强,若你想通了,再来投靠我,我会欢迎你。”

说完,杨元庆不再理他,催马跟着程咬金去了库房……

库房就在粮仓的隔壁,有数十名士兵守卫在院外,杨元庆快步走进了库房,库房是一排长长的平房,各个房间都有小门连通,每间屋子里都堆放着各种物品,有几十大箱子铜钱,都是新铸的开元通宝,这种钱在隋朝也流通,足有数千贯之多,还是几万匹布绢,堆满了五六间屋子,另外还有几箱银子,大约三千两左右。

杨元庆马鞭一指这些财物,对程咬金道:“这些都分给弟兄们,就算是我的犒赏!”

程咬金大喜,他早就想取这些物资了,只是隋军军纪严明,他不敢拿,现在杨元庆既然开口,那他就不客气了,杨元庆冷冷瞥了他一眼,“我先警告你,这是给弟兄们的犒赏,你只有其中一份,你若敢多拿一两银子,我剥你的皮填草,立在军衙旁!”

程咬金忽然想起那个被剥皮的房子县县令,他顿时吓得一激灵,连忙道:“卑职不敢,卑职已经洗心革面,不再贪财。”

杨元庆懒得理他,走到了最后一间屋,准确地说,这里不是库房,而是放置杂物之处,面积很大,堆满了各种乱七八糟的杂物,县衙门口的大鼓,衙役们的水火棍,桌子坐榻等等。

但在最里面,整整齐齐堆着十几叠长梯子,大约有百余架之多,梯子大多高四五丈,宽大结实,不是普通的梁梯,而是攻城梯,上面还装有铁钩,这个发现令杨元庆一阵惊喜,他连忙回头,“把县令叫来!”

很快,韦义节匆匆走来,杨元庆一指那些城墙梯,“这些梯子是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