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九十九章 意外收获(第2/3页)

裴萨手按在胸前,躬身行一礼,“突厥大可汗是草原上的头雁,所有的草原大雁都应跟随您飞行,回纥也不例外,我告辞了。”

颉利可汗按住刀柄的手渐渐松开,他脸上露出一丝虚伪的笑意,“去吧!希望在对隋军的战场上,我能看见回纥勇士们雄鹰一般的身姿。”

裴萨又行一礼,退下去了,颉利可汗望着他走远的身影,不由冷笑一声,没用的软骨头,非要吓一吓他才肯听话,颉利可汗当然不会真的杀裴萨,在这大战即将到来的前夜,他可不想引发内讧。

……

裴萨回到自己帐中,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中焦虑之极,他也并不是完全是因为暴雪即将来临而焦虑,而是为回纥的未来而焦虑。

十几年前,韦纥、仆骨、同罗、拔野古四部铁勒人不堪突厥奴役,而结成了反突厥同盟,统一称为回纥,虽然他们一度摆脱了突厥的控制,但很快又因为启民部的强势崛起,他们又重新被突厥征服。

而两年前突厥在丰州的惨败,使铁勒各部又看到了独立的希望,只是突厥的极力控制,使他们这两年来,一直处在一种退一步海阔天空,而进一步则蛛丝缠身的悬崖境地。

裴萨已经意识到,现在无论是突厥还是铁勒各部,都已身处激变的前夜,要么是突厥战胜隋朝,又再次强大,铁勒各部从此沉沦,要么就是突厥失败,铁勒各部从此走向独立。

可无论如何,他都应该做点什么了,裴萨心一横,终于下定了决心。

他走到帐门口令道:“把吐迷度叫来!”

片刻,一名身材极其魁梧的年轻千夫长走进大帐,躬身施一礼,“大酋长找我有事吗?”

这个年轻的千夫长叫做吐迷度,今年只有十八岁,号称回纥第一勇士,是裴萨的侍卫长,也是他最信任之人。

裴萨取出一封信递给他,低声道:“你立刻南去,找到隋军大营,把这封信亲手交给楚王杨元庆。”

……

此时杨元庆的隋军主力已经离突厥大营只有四十里,夜幕降临,他们也同样扎下了大营,此时杨元庆已经看出了颉利可汗的孤注一掷,就算是暴雪来临,突厥人也不会北撤了。

而且北方的天象已经很清楚地显示,一场暴风雪正在肆虐着草原,事实上,突厥已经回不去了,他们只能背水一战,而他杨元庆也别无选择,他不把突厥处理完,他也无法回去应对唐朝入侵危机。

这是一场关系到北方边境是否平静的关键战役,拿下这一战,北方边境就会有十年的平静期,他杨元庆就可以集中精力统一天下。

这时,罗士信出现在他身边,沉声道:“殿下,卑职有一个突厥问题一直比较困惑,想请殿下解惑。”

杨元庆回头看了他一眼,微微笑道:“整个大隋王朝对突厥了解,除了长孙晟外,恐怕就是我杨元庆了,你说吧!有什么困惑?”

罗士信咬一下嘴唇道:“殿下年少之时,参加了开皇十九年和开皇二十年的对突厥之战,那时隋军几次大战都是以十万军,大破西突厥达头的几十万大军,我们在丰州时,也是以七万军大败突厥三十万军,这次总管以近十万大军对阵突厥二十万军,为何却这么谨慎小心……”

杨元庆笑了起来,“你是在说我畏手畏脚不敢出战,是吧?”

罗士信低下头,“卑职没有这个意思,但殿下也太谨慎了一点。”

杨元庆摇了摇头,“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战我输不起,这一战我若输了,那就是大隋灭亡之时,所以我要谨慎再谨慎,宁可三万突厥军在河东腹地破坏,宁可唐军占领关内道,宁可王世充覆没,我也要谨慎小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打赢这一战。”

罗士信主要是担心三万突厥军南下,对河东腹地造成的严重破坏,他几次请缨南下,但杨元庆就是不准,令他心中忧虑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