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九十八章 两线危机(第2/3页)

只见城外军队铺天盖地,旌旗如云,仿佛连天地也遮蔽了,二十万唐军所排列出的气势足以让城头每一个人都产生无尽的绝望。

唐军并不急于攻城,他们不断变化着阵型,似乎在用气势来威压城上守军,在更远处,密集的大帐如雨后长出的蘑菇,一顶挨着一顶,一眼望不见边际。

尽管王世充也身经百战,但这两个月他已被酒色掏空的身子,意志力大减,城外唐军的气势竟使他两股战栗,脸色惨白,双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已经完全没有了从前的枭雄之姿。

就在这时,世子王应玄带着一名年轻商人匆匆跑上城头,“父亲!”

王世充呆呆地望着城下的二十万唐军,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父亲!”王应玄跑上上来,气喘吁吁道:“有好消息!”

“好消息?”

王世充回头疑惑地看了一眼儿子,“有什么好消息!”

这时,年轻商人上前躬身行一礼,“卑职孔应胜,是虎牢关校尉,楚王殿下有一封给王爷的急信,发到了虎牢关,我特地赶来给王爷送信。”

杨元庆竟然有信来了,他精神一振,连忙问道:“信在哪里?”

信使将一管鹰信双手呈上,王世充接过信,手忙脚乱地打开,一眼看见了杨元庆的亲笔签名,是杨元庆的亲笔信,王世充匆匆看完,眼睛里陡然间闪过一道亮色,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旁边王仁则和王应玄都在关注着王世充的神情,他们见王世充忽然精神一振,都异口同声问:“是什么好消息?”

信心在王世充心中渐渐恢复,他看了一眼两人,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微笑,“杨元庆说,只要我们坚持五天,他就能结束北方战役,赶过来救援我们。”

王仁则和王应玄大喜,王仁则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道:“杨元庆真的赶得上吗?”

王世充点了点头,“他不会虚言,因为他也不愿意唐军占领洛阳。”

说到这,王世充心中畏惧感一扫而空,他挺直腰,厉声对城上守军喊道:“三军将士听着,我所有的金银钱财都将拿出来,杀死一名唐军,赏钱五十吊,赏上田十亩。”

……

会宁郡,战争的阴影笼罩着这片黄河边的山峦,一向为不毛之地的石头山,一旦发现它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后,这片一直不被人注意的土地便成了隋唐两军所关注的焦点。

自从银钱危机发生后,隋军便开始大举增兵会宁郡,但随着突厥南侵,杨元庆又将大部分隋军东调回太原,使会宁郡的守军还有一万人,由会州总管马绍率领。

这天上午,一队由两千余骑兵组成的唐军向采矿山疾速奔来,为首大将正是会州总管马绍,他刚刚得到杨元庆的命令,放弃会宁郡,全军退守灵武郡,协助丰州总管裴仁基将军民撤回丰州。

对于杨元庆下达的命令,马绍从来不会想为什么?他只管不折不扣执行,在命令中还有一条,要求他彻底摧毁采矿场。

骑兵对一路疾奔,穿过一片搭建帐篷的空地,帐篷已经被撤走,只剩下矿工们留下的一堆堆生活垃圾,隋军在几个月前建好的银矿早已经空无一人,矿工都已移送去北方的赤铁山。

尽管杨师道在给唐朝的承诺中是关闭银矿,但关闭不是摧毁,码头依然在,数十座花费两个月时间才修建起的仓库依然矗立在寒风之中,仓库里堆满了运输矿石用的平板车,还有很多采矿用的器具。

在码头上还停泊着上百艘平底拖船,矿山上还有十几座矿洞,矿工们就是从矿洞里源源不断地运出了大量高品质的银矿和铜矿。

所有的一切都要统统摧毁,不给唐军留下,马绍打量一眼空荡荡的矿山,马鞭一指,“全部毁掉!”

命令下达,两千隋兵士兵行动了,他们将船只聚集在一起,喷上火油,一把火点燃,码头上燃起了浓浓的黑烟,码头也随即被毁掉,一座座仓库被推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