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八十章 长孙之策(第2/3页)

他回到外书房,长孙无忌的声音随即在房门外响起,“殿下,长孙求见!”

“进来!”

门开了,长孙无忌匆匆走了进来,虽然房玄龄是李世民的第一谋主,但实际上长孙无忌也很厉害,只是他不善于言辞,风头被房玄龄所抢。

不过长孙无忌更长于政务,他担任秦王府长史,虽然日理万机,却把政务整理得井井有条,还能抽出时间掌管唐风,能力远远超出一般人,也正是这样,他成为了李世民的第一心腹,连房玄龄也比不上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卑职参见殿下!”长孙无忌进门便深施一礼。

李世民立刻吩咐道:“先做一件事,立刻派得力干将监视杨恭仁,最好能安排人进他府中去,或者收买他府中下人,此事立刻去做。”

“卑职遵命!”

长孙无忌转身便走,李世民又叫住了他,“事情安排完后,再过来,我还有事。”

长孙无忌点点头,转身走了,李世民又低头考虑杨师道之事,杨元庆为什么突然做一个示弱的姿态,控制银钱发行,这和他一贯强势的作风完全不同,一般只有他的利益受到威胁后,才被迫这样做。

想到‘威胁’二字,李世民头脑中立刻电光石火般地闪过一个念头,“突厥!”

没错!一定是突厥,突厥在北方威胁到了隋朝,为了避免腹背受敌,所以杨元庆才会故作姿态来安抚唐朝,想通这一点,隋朝的一系列行为便豁然开朗。

隋朝一面表示将少量发行银钱,一面又派两万重兵进驻会宁郡,显然是在用花言巧语迷惑唐朝,他们把白银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绝不可能只是少量发行,他们必然会利用白银这个利器掠夺唐朝财富,不战而胜,这比中原之战还要惨烈,还要杀人于无形。

想到这,李世民顿时心急如焚,他该怎么劝说父皇?

“殿下!已经安排好了。”长孙无忌又出现在门口。

“坐下吧!”

李世民摆摆手,让长孙无忌坐了下来。

一名侍女上了两杯茶,长孙无忌端起茶杯问道:“听说杨师道来了,圣上召殿下觐见是为了这件事吗?”

李世民点点头,又问道:“假银钱进展如何?”

“已经铸了一万两千枚!”

长孙无忌从怀中摸出两枚银钱,放在李世民的桌上,笑道:“这两枚银钱一真一假,假银钱是用白铜铸成,殿下不妨分辨一下。”

李世民顿时坐直身子,仔细看眼前的两枚银钱,无论外形和颜色都一模一样,很难辨认孰真孰假,可当他把两枚银钱拿在手中,立刻感觉出来了,其中一枚银钱要轻了不少。

“这枚轻一点的银钱……是假。”李世民迟疑着说道。

长孙无忌笑着点了点头,“殿下说得一点没错,白铜要稍轻,不过,我们是事先知道有假才会辨别出,一般人不会想到这么多,应该没有问题。”

李世民大喜,立刻道:“圣上命我们立刻把已铸好的假银钱投往太原,这件事要抓紧,不能耽误了。”

“卑职明白,今晚就会把银钱运往太原,很快就会见到效果。”

停一下,李世民又叹了口气道:“这次杨师道来长安,就是为了解释隋朝发行银钱一事,杨元庆还写来亲笔信,承诺少量发行银钱,并严禁流入隋朝。”

长孙无忌一怔,脱口而出,“这怎么可能!”

“我也觉得不可能,隋朝不可能自缚手脚。”

长孙无忌沉思一下又道:“杨元庆很可能会玩文字花样,其实这里面漏洞百出,什么叫少量发行银钱,一枚相对于十枚是少量,而一百万相对于一千万也是少量,他事后完全可以说,他原计划要铸造五千万枚银钱,就是因为向唐朝承诺过少量,所有只铸造了一千万枚,然后这些银钱又通过粟特人,或者从李密那边流过来,他也可以说他严禁住了,长安的银钱和他无关,这怎么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