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四十四章 血战平壤(中)(第2/3页)

杨元庆摇了摇头,“今晚进攻并不是你的责任,我只投入了四千人,而守军足有两三万人,又有城池为依凭,你作战失利是情理之中,只是要好生安抚伤兵,阵亡士兵要想办法把尸首找回来。”

“卑职明白了,多谢总管宽恕。”

杨元庆又看了一眼众人,道:“大家集思广益吧!看看有没有什么奇兵攻破城池。”

这时,程咬金举手道:“总管,我有一策。”

程咬金在奇兵攻城方面,还是有一点水平,杨元庆对他的建议很是看重,便笑道:“程将军请说!”

程咬金一向惜命如金,他是不会冒险主动请缨,但想想歪点子之类,他却很在行,他嘿嘿一笑道:“我们一路过来,见两岸都是村庄,人口密集,不如抓他娘的几千高丽妇孺来当肉盾攻城,我想高丽人不会连自己人也杀吧!”

程咬金的建议遭到了在座众将的一片反对之声,“妇孺哪能打仗,倒时混乱起来,她们四散奔逃,把我们的军队也冲乱了,反而影响军心。”

罗士信尤为不满,他怒斥程咬金道:“隋军向来军纪严明,作战不伤妇孺,军规里写得清清楚楚,你却让妇孺来打前锋,这个军规还有什么意义?”

程咬金被众人说得满脸通红,他也怒道:“军规只是针对隋朝民众,高丽人是异族,赶尽杀绝最好,你这种妇人之仁要害死大家!”

“好了!”

杨元庆打断了他们的争论,其实杨元庆心中也觉得程咬金的计策不错,但众将反对得厉害,他也不再提了,他又问:“程将军的这个条策略先放一放,大家还有别的什么计策?”

众人七嘴八舌,有人说挖地道入城,有人说效仿攻克太原城,从吊桥上打主意,有人说先撤军,然后派士兵跟着附近村民混进城内,里应外合攻城。

正在议论时,一名士兵进帐禀报:“启禀总管,营外来了一名士兵,他说是辽东斥候,有重要情报禀报总管。”

众人皆一愣,辽东斥候怎么跑到平壤来了,杨元庆却心里明白,顿时大喜道:“快带他进来!”

很快,亲兵将从城内出来的斥候士兵带进大帐,他单膝在杨元庆面前跪下,将自己军牌高高举起,大声禀报道:“卑职是辽东斥候,叫做王小义,奉校尉之命,出城向总管禀报重要军情。”

大帐内一片窃窃私语声,大家都听出来了,平壤城内竟然有辽东隋军斥候,令人深感意外。

杨元庆笑着对众人解释道:“出兵之前,我便密令辽东总管侯莫陈乂派斥候潜入平壤,只是后来没有联系上,没想到真的成功了。”

众人这才恍然,程咬金眉开眼笑说:“总管,这个办法好,让斥候混在守军之中,趁乱放下吊桥,我们就可以集中兵力攻城门。”

程咬金这个方案却没有人叫骂了,众人皆觉得可行,杨元庆又问报信士兵:“你们一共有多少人,准备怎么接应大军?”

“回禀总管,我们一共五十人,都被高丽人编为协守民夫,不过我们可以集中在一起,吴校尉的意思是,要在关键时候行动,帮助隋军攻城。”

杨元庆点点头,“你们校尉应该告诉你用什么方案了吧!”

“启禀总管,吴校尉的意思是,定在明天晚上,还是像今天一样攻城,不过改在南城,他会率领弟兄们在紧靠南城门的西面一侧,届时请总管派最精锐的士兵攻打此处,我们会在城头接应。”

杨元庆召集众将商议奇兵计策,城内斥候却有消息传来,这就叫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乙支文德率领十几名随从一路向东北方向骑马疾奔,奔行近一天一夜,大约在四更时分,他终于抵达了国内城。

守城士兵急忙奔去向盖苏文禀报,“大将军!大将军!”一名亲兵在盖苏文宿房外搞打着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