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励精图治正当时 第六章 出乎意料(第2/3页)

话已经说到这个程度,杨元庆再装傻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他点了点头,终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我很欢迎独孤少保来太原,也不会忘记当年我和独孤家主的愉快合作,我也很期待我们的合作能够继续下去,如果独孤家族能够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我可以保证独孤家族在隋朝统一天下后的利益。”

独孤良大喜,“不知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是有足够的诚意?”

杨元庆却不肯明说,含蓄地笑道:“这个很简单,独孤家族最富有的东西,也就是我们隋朝最急需,最缺乏的物品,我想独孤少保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

独孤良告辞而去,但张雷却留了下来,杨元庆和独孤良的谈判只是一种原则性的谈判,杨元庆需要粮食,独孤家族可以提供粮食,但具体的数额和交付方式双方没有再详谈,这就是由张雷这个中间人来带话。

杨元庆坐在桌案后沉思不语,张雷站在一旁却有些忐忑不安,他并不愿意做这个中间人,或者说,他并不愿意做独孤家族的中间人,他是隋臣,不想为了家族而背叛隋朝。

但事情的变化却由不得他做主,他最终将面对家族和隋朝之间的选择。

良久,杨元庆看了他一眼,微笑道:“张少监似乎有点困惑?”

张雷默默地点了点头,“下官不知何所择?”

杨元庆见他没有明白自己的暗示,又笑道:“那我是该叫你独孤少监,还是继续称呼你张少监?”

张雷这才明白刚才楚王称呼自己为张少监而不是独孤少监的深意,他心中一阵激动,连忙道:“下官愿为张少监!”

杨元庆点了点头,又意味深长道:“我理解你的心意,但我希望你为独孤少监,代表独孤家族和隋朝谈判。”

张雷依稀有点明白杨元庆的深意了,但还不是很明确,他有一种明悟,此刻将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

他咬了一下嘴唇,“下官愚钝,未能体会到殿下的深意,望殿下明示。”

作为一个执政王、大隋最高军政首脑,杨元庆是不会将一些事情明说,因为很多事说明了,就会变成一种承诺,一旦完成,将会极大影响他的威信,这也是杨元庆慢慢才体会到。

作为上位者,很多话需要似是而非,用一种宛转和含蓄地说法,要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其实做普通人也是一样,什么事情都不能说得太明确,尤其在亲朋好友和同事之间,拒绝不能明确,而是应该说,我会尽力而为,拒绝得太明确会伤人心。

同样,答应也不能太爽快干脆,须知很多事情都是成事在人,谋事在天,一旦答应得太肯定,而又办不成时,不仅会令亲朋失望,令自己的名誉和形象受损,而且还会耽误别人的事情。

所以,‘做人要给自己留三分余地’,便是一种人情世故的至理名言。

上位者的含蓄委婉,其实就是这种为人处事的升级版,核心出发点都是一样。

“独孤少卿,我是希望独孤家族对你的重视,要超过独孤怀恩,将来有一天,我去独孤府时,开大门迎接我的人是你,而不是独孤怀恩。”

张雷,不!应该称他为独孤雷,他完全明白了楚王的意思,独孤怀恩是最有希望的独孤家主继承人,而楚王的意思,是让他成为独孤家主的继承人。

独孤雷鼻子一阵酸楚,心中万分感激,他克制住内心的情绪,深深施一礼,“殿下的呵护之心,独孤雷感激不尽,只是独孤雷为独孤家庶子,恐怕让殿下失望了。”

杨元庆摇了摇头,“世间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只有利益,将来只要你能给独孤家族带来最大的利益,庶子也罢,嫡子也罢,其实并不重要。”

独孤雷忽然想到一事,眼前的楚王殿下不就是杨家庶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