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西风残月冷沙场 第四十八章 东线突破(第2/3页)

其次他们没有使用弓箭,每人却拥有多支短矛,在短矛之外又有一杆长矛,由此可推断,短矛是他们的投掷武器,尽管短矛的射程上不如弩箭,可在近距离投掷,杀伤力惊人。

而且他们的马很健壮,高大强健,这比河陇的青海马还要厉害,这是从突厥马中精挑而出,明显比唐军的河陇马还要快上一筹。

从这支精骑兵身上,李孝恭忽然意识到了杨元庆的战略,从一开始,杨元庆便战略重点放在东线,他自己率军在西线不过是个幌子。

这就像反用田忌赛马,以上马对下马,用他最精锐之军来对阵力量稍弱的襄阳唐军,以保证绝对取胜。

而他自己却领弱军在西线虚张声势,利用秦王保存自己实力的心态,对峙而不打。

此时李孝恭有一种被对方玩弄于股掌的痛感,只是他没有时间去体会这种被玩弄的羞辱。

他必须要寻找到对方的弱点,集中力量打击,否则此战他撑不过一个时辰。

李孝恭看不出隋军骑兵的弱点,但他却想到了唐军的优势,他高声喝喊:“恢复阵型!”

唐军军旗挥动,战鼓隆隆,开始迅速调整阵型,这就是唐军最大的优势,训练有素,他们迅速集结,重新恢复了被重甲骑兵冲乱的阵型。

这种阵型并不是什么特殊的结构,而在于兵要找到将,将要找到兵,校尉要指挥旅帅,旅帅要统领队正,保证军队作战体系的完整。

此时唐军已经不在意重甲骑兵的威胁,将整个注意力都转到即将杀到的隋军骑兵上来。

唐军一万五千关陇骑兵也缓缓向前推进,一手执长矛,一手举巨盾,用两腿控制着战马,保持着严密地阵型,两军越来越近,嘶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鼓声隆隆作响,鼓舞着各自士兵的士气。

两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步,隋军已经冲入唐军弩箭的杀伤范围。

但在密集的雨雾中,唐军没有弓弩射击,李孝恭一声令下,唐军刷地举起长矛,准备迎接隋军的第一波冲击。

李靖并没有急于下令投矛,他目光锐利的盯着唐军的盾,仿佛看透了这些盾牌,这些盾牌是无法抵挡住隋军的钢矛。

五十步了,李靖还是没有下令,不少隋军大将的手心都浸出了冷汗,这是他们多年作战从来没有遇到,攻击方竟然用短矛发动远距离投射,这是李靖的战术发明。

这时,隋军陡然加速,而唐军骑兵也迅速向后退,唐军队列的间距开始拉大了,这也是李孝恭的聪明之处,在最后关头将间距拉开,这样隋军短矛的杀伤面积就小了。

战马奔腾,隋军骑兵呼喊着向唐军铺天盖地杀去,三十步,李靖战刀一指,大吼一声:“投射!”

鼓声如雷,前面数排隋骑的千支短矛倏地投射而出,千支短矛投射出千百道抛物线,短矛如劲雨,呼啸着向唐军骑兵群刺去。

尽管李孝恭已经想到短矛的厉害,但最终战果还是让他痛苦地闭上眼睛。

强劲的钢矛交织成了一片密雨,在空中飞舞,声势骇人,刺穿了唐军骑兵的盾牌、射穿了铠甲,直透身体,战马扑地摔倒,骑兵惨叫着从马上摔倒,瞬间人仰马翻,近四百人被射翻。

凶猛的投刺令唐军士气为之一挫,紧接着又是千支短矛投射而出,密集地刺入唐军骑兵中。

短短两轮短矛投射,唐军便损失了近八百人,就在两轮短矛投射完毕,凶猛的隋军骑兵瞬间冲进了阵脚已乱的唐军大阵之中。

隋军显然没有打算和唐军集体混战,他们以百人为一队,各自灵活作战,尽量用短矛的威力打乱唐军阵脚。

他们时而互相配合,溶为一体,时而分散开来,各自作战,虽然看似散乱,但仿佛有一根绳将他们牵在一起,这根绳子便是隋军的指挥旗,旗帜不断变幻出各种组合,指挥着隋军的进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