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西风残月冷沙场 第四十四章 被迫抉择(第2/3页)

他心中有些紧张起来,快步上前躬身施一礼,“儿臣参见父皇!”

“你们都退下!”李渊沉声道。

几名宦官慌忙退了下去,李建成小心翼翼问:“父皇,是中原出什么事了吗?”

半晌,李渊才长叹一声,“刚刚得到消息,襄城郡再遭惨败,两万唐军全军覆没,连屈突通也被俘了。”

李建成一惊,“是东线军队吗?”

“是东线唐军,李孝恭的报告还没有收到,朕是收到了秦王的鹰报。”

“父皇,这样一来,孝恭那边的军队就只有五万人了。”

李渊的心情十分沉重,自从尉氏惨败后,李渊便意识到,双方的军队之比已经到了极为微妙的时刻,他们不能再经历一场失败。

他们必须要一路胜下去,才能最终取得中原战役的胜利,可是他没有盼到胜利,却得到了再一次惨败的消息,这使李渊暴怒,砸碎了他最心爱的茶杯。

暴怒之后,是深深的失落和疲惫,李渊走到沙盘前,凝视着颍川郡一言不发。

李建成却极为不满道:“他怎敢擅自进攻襄城郡,父皇准许了他了吗?”

李建成指的是李孝恭,他对李孝恭支持二弟秦王一直不满,上次尉氏县之败,他怕自己的情绪影响大局,便隐忍不发,没有指责李孝恭。

但这一次李孝恭竟然违反了事先定好的计划,擅自去攻打襄城郡,导致惨败,这使李建成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不满。

李渊摇了摇头,“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朕找你来,是想和你商议一下,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虽然传统的说法是‘知子莫如父’,但也可以反过来说‘知父莫若子’,李建成很了解自己的父皇,本来二弟和李孝恭都提出撤军,但父皇坚持不肯,才导致襄城之败。

现在父皇后悔了,但他又碍于面子不好主动提出撤军,这会显得他上一次决策的愚蠢,所以父皇把自己找来,让自己提出撤军,然后对大臣宣布,是太子坚持要撤军,他没有办法才被迫同意撤军。

这时,李渊又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建成一眼,叹息道:“哎!上次朕若坚持撤军就对了。”

这声叹息使李建成一愣,上次明明就是父皇不肯撤军,怎么又变成他‘若坚持撤军?’

心念一转,李建成忽然恍然大悟,原来父皇是想让自己替他承担上次不撤军的责任,否则这么重大的事情,他不把相国们召来商议,却把自己先找来做什么呢?

明白了这一点,李建成便知道自己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了,尽管这责任他并不愿意承担,但身为太子,他一样身不由己。

李建成立刻歉然道:“父皇,上次儿臣不该坚持再战,儿臣有责任,儿臣建议父皇立即下旨撤军,保存实力。”

李渊眼中露出一丝赞许的笑意,还是太子明白事理,肯替自己把这个责任担起来,作为一个皇帝,他当然不能承担任何失败的责任。

李渊沉吟一下道:“朕马上召开军国会议,正式商议撤军,你也一同参加吧!”

“儿臣遵旨,另外屈突尚书之事,也希望父皇不要放弃。”

“这个朕明白,朕已经下令秦王,让他不惜一切代价救回屈突尚书。”

……

时间已经到了第三天,天还没有完全亮,天光微明,给隋军大营抹上一层淡淡的青色,点卯已经结束,大将们各自回营,士兵也开始了一天的训练,这时,一名营门守卫士兵匆匆跑到中军大帐前,对亲兵道:“请禀报总管,唐军使者在营门外求见。”

他取出一份名状,交给亲兵,亲兵立刻进了大帐,中军帐内,杨元庆正在批阅几份刚刚从太原送来的加急奏疏,亲兵在门口禀报,“启禀总管,营门外有唐使求见,已投下名状。”

亲兵将名状呈上,杨元庆见上面写着‘唐骠骑将军,天策府记室参军宇文士及’,原来是他,杨元庆便点了点头,“带他来偏帐候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