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西风残月冷沙场 第二十七章 李渊抉择(第2/3页)

“宇文不必多礼!”

李渊和宇文士及交情颇好,对他和别的大臣略有不同,言语间更加亲昵,比如他叫萧瑀为萧相国,带上职务,称呼其他大臣为爱卿,但对宇文士及他则直呼其名。

不过有萧瑀在旁,他的称呼又立刻变了,“宇文爱卿从洛阳赶来,有什么急事吗?”

“陛下,隋军已经全面渡河南下,形势比较紧迫!”

李渊的表情也一下子紧张起来,他走到沙盘前问道:“你告诉朕,隋军怎么出兵?”

萧瑀把木杆递给了宇文士及,宇文士及指东郡道:“现在大将秦琼率军三万军从黎阳渡河,这是东路军,已占领了东郡。”

他的木杆又向西指向荥阳,“第二路是荥阳,大约也是三万人,由隋军长史李靖率领,进兵荥阳,已反攻虎牢关,我们刚刚夺取的虎牢关又被其夺走,屈突老将军和赵王殿下下落不明。”

李渊一惊,急忙问:“下落不明,这是怎么回事?”

“回禀殿下,是赵王殿下中了隋军激将之法,出城应战,隋军趁机攻进城内,屈突老将军冲出城去营救赵王,和赵王一起下落不明,应该是救了赵王,但去向不明。”

李渊微微一叹,“真忠臣也!朕失赵王,还有其他儿子,可朕失屈突,却再没有第二个如此忠心老将,愿上苍佑他无事。”

宇文士及道:“陛下,还有第三路隋军!”

一下子提醒了李渊,李渊连忙道:“宇文爱卿请说!”

宇文士及将木杆指向陕县,“陛下,隋军第三路军是从陕县这里渡河,由大将徐世绩率领两万人,已经占领了函谷关。”

“什么!”

李渊吃了一惊,他并不是惊讶多少军队渡河,而是这第三支军队渡河的地点,竟然是在陕县。

他回头问萧瑀,“朕记得当初我们和隋唐签署的和解协议,上面有一条,是唐军不出潼关,隋军也不得在洛阳以西渡河,是这样吗?”

“陛下,正是如此,所以我们才从上洛出兵,没想到隋军就这么轻而易举地破掉了。”

萧瑀也同样眉头紧皱,他不明白隋军为何不守信用,率先破坏协议?

李渊有些恼火,他背着手在房间内走了几步,愤恨道:“杨元庆竟如此背信弃义,朕为了进攻中原还特地打通南阳,费钱费米,绕远路而行,他却好,直接就杀过陕县,那这个合约还有什么意义,不就是放屁吗?”

李渊自恃身份,从不会轻易说粗话,今天他却忍不住了,萧瑀知道现在需要冷静,不是动怒之时,宇文士及从洛阳奔来,也不会仅仅为汇报此事,必然还有其他要事。

“陛下,能否让宇文将军继续说完。”

萧瑀的作用就是在关键时候劝住李渊,李渊忍住了心中的怒火,对宇文士及道:“宇文爱卿请继续说。”

宇文士及确实是带有重要使命而来,他又用木杆指着函谷关道:“启禀陛下,现在隋军从陕县渡河,虽然只有两万余人,但杨元庆的数万精锐却还没有渡河,秦王推断,杨元庆的军队必然是从盟津渡河,直逼洛阳,洛阳城内还有王世充的数万军队,这样就形成了对唐军三面包夹之势,形势非常不利。”

李渊眉头皱成了一条线,眼中的忧虑变得浓重起来,他已经看出了杨元庆的战略部署,李靖首先出兵荥阳郡,夺回虎牢关,切断李孝恭和秦王之间的联系。

其次徐世绩从西路南下,一方面威胁唐军主力粮道,另一方面从西面包抄,截断唐军主力的退路,然后杨元庆从盟津南渡,配合王世充的反击,三线夹攻,将秦王大军全歼于洛阳城下。

这让李渊不由倒吸一口冷气,他连忙问:“那秦王的应对方案呢?”

“陛下,秦王殿下有两个应对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撤军,暂时放弃攻打洛阳,占领弘农郡,等待机会再夺洛阳,第二方案是希望朝廷增兵八万,索性就在洛阳和隋军决战,胜者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