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西风残月冷沙场 第二十二章 萧后来临(第2/3页)

杨倓默默地点了点头,这一点他明白,这也是他矛盾之处,他确实是知道杨元庆是因为答应过父亲,照顾他们兄弟三人,可是大隋的江山就这么烟消云散,使他又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萧后又苦口婆心劝他,“现在杨元庆还是以隋为国号,至少你曾祖父是文帝,你祖父的武帝,还是大隋的开国者,大隋的社稷还在,不同的是皇帝变了,庆幸他也姓杨,如果触怒他,到时恐怕连大隋国号都保不住,你祖父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原谅你,如果你能顺从他的安排,至少你们兄弟三人都能平平静静地过一生,祖母的后半生也能在荣华富贵中度过,你祖父的子孙后代也能继续繁衍下去。”

杨倓叹了口气,“祖母放心吧!孙儿心里明白,不会做愚蠢之事。”

就在这时,舱外传来船工大喊:“靠岸喽!”

萧后和杨倓走出船舱,只见大船正缓缓向岸边靠拢,远处河面上大船密布,桅杆如林,足有数千艘大船,这是河阳县到了。

……

河岸边站满了数千士兵,守卫森严,在驳岸旁,杨元庆带领十几名文职军官已经等待了半个时辰,旁边站着刚刚从太原赶来的记室参军张亮。

张亮见文职军官们都比较远,便低声对杨元庆道:“殿下应该借李密之手除掉皇长孙,留着他会是后患。”

杨元庆负手淡淡一笑,“我既然已答应过他们父亲,保他们兄弟三人一生平安,自当遵守承诺,何必多虑?”

张亮出身贫寒,又曾上过瓦岗,性格比较偏向于阴暗,他又劝道:“幼孙杨侑生性淡泊,沉溺于书籍文学,将来可为学儒诗人,次孙杨侗出家为僧,愿清静修为,不惹凡尘,可以无忧,惟独长孙杨倓被立为皇太孙,心怀祖志,就怕他不识时务,一心复国,会给殿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杨元庆看了他一眼,不以为然地笑了笑,“麻烦什么时候没有呢?假如杨倓有本事替我纠集起一批复国志士,我还求之不得!”

杨元庆这句话使张亮顿时醒悟,殿下的深谋远虑,是他远远不及。

这时,一名士兵大喊:“陈留船队已到!”

杨元庆向河面望去,只见远处河面上一支船队正缓缓驶来,足有数百艘之多,为首的一艘大船慢慢靠近河岸。

大船靠岸了,船板搭上河岸,十几名宦官宫女护卫着萧后和杨倓下了船,杨元庆快步走上前,在萧后面前跪下,“臣杨元庆救驾来迟,致使太后受屈,臣罪该万死!”

萧后望着这个她曾经厌恶和痛恨过的年轻男子,她余生的荣华富贵就将寄托在他的身上,这种人生际遇的变化令她心中无限感慨,也有点忐忑不安,杨元庆会不会记当年之仇。

萧后连忙虚托一下,“楚王殿下请起!”

接着又安抚他道:“楚王不必歉疚,你能把哀家从乱臣贼子中拯救出来,已经令哀家感激不尽,你只有救驾之功,而绝无罪责。”

“谢太后之恩!”

杨元庆起身,又向杨倓拱手笑道:“欢迎长孙回大隋。”

杨倓心情复杂,但礼不可废,他是晚辈,应当是他先行礼,他连忙深施一礼,“侄儿杨倓参见皇叔!”

萧后见杨倓没有使性子,心中大为安慰,她又给女儿杨沁芳使个眼色,让她也上前见礼,杨沁芳会意,上前盈盈施一礼,“参见楚王殿下!”

杨元庆呵呵一笑,躬身回礼道:“原来长公主也到了,真是令人欣慰,这下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杨沁芳倒想起一事,又微微一笑问:“我听说丹阳也在太原,这是真的吗?”

杨元庆点了点头,“丹阳公主目前住在臣的府中,由臣妻照顾她。”

杨倓脸色微微一变,丹阳公主怎么能住在杨元庆府中,这礼仪上似乎有点不太合适,萧后却老于世故,不等杨倓质疑,便笑眯眯说:“丹阳年幼不更事,能得到楚王庇护,那是她的福气,哀家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