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田陌耕忙战未销 第三十四章 拜弥勒教(第2/3页)

时值暮春时节,下了一夜的雨,到天亮时,雨势还没有停,天空灰蒙蒙一片,下着细细密密的小雨,使整个平原都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

因为下了一夜雨的缘故,官道上显得有点泥泞,一支由百余匹骡马组成的商队正在官道上艰难行走,骡马上驮满货物,用油布小心地包裹,大多是盐糖等生活必须之物。

这支商队便是杨元庆所装扮,包括程咬金和裴青松在内,一共二十五手下,都是武艺高强的亲卫。

此时他们已经进入平原县境内,平原县是平原郡最南面的一个县,紧靠清河郡,它并是郡治,平原郡郡治是安德县,位于平原郡中南部,离平原县约八十里。

官道左面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延绵数十里,而官道右面则是大片农田,长满了绿油油的麦苗,再向远处便是一条小河,在小河边上则是一座小村庄。

“大东主,去那个小村庄问问情况吧!”

头戴八角帽,身着黑绸长袍,一身账房先生打扮的裴青松指着不远处的小村庄兴致勃勃建议道。

杨元庆点点头,他又看了一眼懒精无神的程咬金,笑着问他,“二东主以为呢?”

自从被裴幽一锅打翻后,程咬金就像一只斗败的公鸡,再也没有了精神,话也懒得说一句,“无所谓!”他懒洋洋回了一句。

“那好吧!就去小村庄看看有没有酒卖。”

杨元庆故意提到了酒,程咬金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下来,他虽好酒,但酒又怎能抚平他心中伤痕,他现在就想回京城找娘子诉说衷肠,偏偏杨元庆又要来平原郡,使他无可奈何。

一行人离开了官道,沿着一条更加泥泞的田埂小道向约三里外的小村庄走去。

从前河北大平原上的村庄大多是死村,没有一个人,但随着战争结束,躲藏在县城里的农民开始陆续返回自己家园,一座座死村又逐渐出现了生机。

这座小村庄明显已经有人住了,开垦了荒芜的土地,挖掘了灌溉沟渠,在最外面一间屋瓦上已经出现了一片青白色的炊烟。

他们刚靠近小村庄,便听见一片犬吠声,十几条土狗飞奔出来,在四面八方围着他们狂吠。

几名在河边洗衣服的女人也飞奔进村了,很快,几十名村民都热情地迎了出来,他们对商队的到来是极为欢迎。

杨元庆特地买了不少杂货,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廉价的首饰,以及一些镰刀锄头等待,就是为了便于向村民们探听消息。

杨元庆让几名士兵去和村民们买卖货物,他则走到一株茂密的大槐树下,在一名老者身旁坐了下来。

“老丈,请问这村里的村长是谁?”

老者满头白发,面目和善,他看了杨元庆一眼,不紧不慢问道:“东主有什么事吗?”

杨元庆这才明白,原来这个老者就是村长,他连忙笑道:“其实没什么事,只是有一些好奇,去年我经过这里,这座村庄好像没有人烟,现在又有了生机,令人感到很欣慰。”

老者微微一笑,“去年大家都还躲在县城里,现在战争结束了,大家自然要返回家乡,哎!当年村子八十户人家,现在只剩下二十几户了。”

“河北到处都一样,基本上都死在战争中了,老丈,你们村分田没有?”杨元庆又问道。

“分田?”

老者摇摇头,他指着众人道:“我们这里叫陈家村,大家基本都姓陈,和睦相处,如果官府不分田,那我们平均一家可以有两百亩土地,可听说一分田,一家便只有一百亩,剩下的官府要拿走,你说我们愿不愿意分田?”

杨元庆苦笑了一下,其实他也知道,分田对于河北来说,实际上是个伪命题,死的人太多,到处是无主之田,如果不分田,农民确实可以占有更多的土地,分田实际上是为了限制农民的土地,每家限定一个标准,多出来的土地,就成为官田,为以后人口增多做储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而历史上,这些储备田绝大部分都被权贵吞噬了,包括农民手上的永业田也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