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铁马踏雪取河北 第六十八章 突袭漳南(第2/3页)

火长‘扑通!’一声双膝跪倒,“前辈饶命!”

……

一个时辰后,数百艘大船缓缓出现在烽燧旁,漳南县位于运河以西十里外,和乐寿县一样,也挖掘了一条通往县中的河渠,但体积庞大的隋军战船无法驶进狭窄的河渠。

延绵十几里的隋军船队在运河边靠岸了,一队队隋军士兵从船上下来,在后面的一百余艘大船上,骑兵们牵着战马,也迅速走下了大船。

三万步兵和一万骑兵迅速在辽阔的原野上整队,这是从黎阳城开来的南路隋军,经过近十天的乘船航行,终于抵达了漳南县。

原野上队伍整齐,盔甲闪亮,刀矛如林,士兵们精神抖擞,眼中充满了大战的渴望。

徐世绩骑马在队伍前奔驰,他高声大喊:“这是荣耀的一刻,大隋军人从来是战无不胜,举起你们的横刀长矛,用你们的勇气和斗志,去捍卫大隋军人的荣誉!”

徐世绩猛地抽出战刀,向漳南县一刀劈去,“杀啊!”

“杀——”四万将士同时高喊,声音响彻天地,四万大军出发了,浩浩荡荡向漳南县疾速杀去。

烽燧里的几名士兵站在烽燧上,望着声势浩大的隋军队伍,每个人的腿吓得直发抖,他们都知道,漳南县完蛋了,县里那些穿着皮甲布衣,拿着木棍长矛的乌合之众,怎么可能是隋军的对手?

这时,一名军官骑马奔至,翻身下马,冲进烽燧里对守卫的隋军士兵令道:“将军有令,立刻点烽火!”

隋军士兵踢了为首火长一脚,“去点烽火!”

火长结结巴巴问:“是要点平安无事的烽火吗?”

“不!是要点大军来袭的烽火。”

火长有些糊涂了,既然如此,还抓他们做什么,船队来了,他们自然会点烽火报警,但转念他就明白了,估计看见船队,大家都撒开脚丫跑掉,谁还管点烽火报警。

“五郎,老平,跟我上去点烽火,点四锅烽火!”

片刻,四柱烽烟冲天而起,这是表示最危急的警报,至少有十万以上大军来袭击漳南县,很快,数十里外也出现了四柱烽烟,一座座烽燧向北方延伸而去。

……

从运河到漳南县城并不遥远,相距只有十里,四万隋军在官道上浩浩荡荡疾奔,漳南县城已经乱作一团。

三万守军都看到了远处燃起了四柱烽烟,那是十万大军杀来了,刺耳的警报声在城头拼命敲响,士兵们吓得心惊胆战,一些离中军大营稍远的士兵悄悄地逃跑了。

漳南县对于窦建德来说,属于后方,为了应对从北方杀来的十万隋军,窦建德并没有把精兵部署在漳南县,相反,他部署的是一支弱兵。

除了守城的五千军队稍微有点装备之外,其余两万五千军队都是今年才招募的新兵,穿做皮甲,拿着从前乱匪使用过的劣质兵器,很多士兵连皮甲都没有,用稍微粗糙结实一点的船帆布来做甲胄。

其实装备并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军心士气,时值春耕大忙时节,很多士兵都担忧家里的情况,无心参与战争,更不想在战场上被杀死。

城门已经关闭,两万五千士兵被组织起来,在城外御敌,士兵们人心惶惶,恐惧万分,不断有士兵丢下长矛战刀,撒腿跑出队伍,在旷野里拼命奔逃。

有一人示范就有两人跟随,有两人逃跑就有十人效仿,临阵逃兵越来越多,军官连杀数人,也阻拦不住。

漳南县的主将叫董康买,也是窦建德的心腹爱将,他站在城头上注视着远方一条越来越近的黑线,那是铺天盖地的隋军,已经到五里外了,他心中担忧到了极点。

“将军!”

城下一名将领骑马飞奔而至,高声大喊:“士兵们逃亡越来越多,已经控制不住了。”

“谁敢逃跑就宰了谁,不准逃亡,一定给我顶住!”董康买恶狠狠下令。